"四十年来画竹枝":四十年来一直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白天挥笔创作,夜晚还在思索竹子的形态神韵、绘画技巧。
# 挥写:指作诗作画。
"冗繁削尽留清瘦":把繁杂多余的枝叶全都去除,只留存竹子清瘦的姿态,
# 瘦:也指删繁就简,去芜存菁,抓住本质,求其神似。,削尽:指作画时多余的笔墨。
"画到生时是熟时":当绘画的境界达到看似“生涩”的状态时,才是真正的成熟精妙阶段。
# 生:指不拘于成局,随意创新的境界。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题画说理诗。诗的首句借时间维度,展现诗人对竹题材长期聚焦的热忱;次句深挖艺术创作,揭露背后付出的心力与沉淀的思索;第三句以艺术“减法”思维,诠释创作中提炼精髓、删繁就简的智慧;末句则升华至艺术哲理层面,点明突破常规、独辟蹊径的价值。全诗以画竹为切入点,串联艺术创作从坚守、冥思,到精简表达、创新破局的完整逻辑,为艺术探索者指明路径,启人深思。
2. 分段赏析
开篇“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中,“四十年来”以时间跨度,凸显诗人对画竹的长期专注与执着,传递出一种深耕艺术领域的坚持。“画竹枝”明确创作对象,聚焦且具体。“日间挥写夜间思”,从行为与思维两个维度,展现创作状态:白天付诸实践,挥毫泼墨;夜晚沉淀思考,琢磨技巧、神韵。“日间”与“夜间”呼应,“挥写”与“思”互补,生动呈现艺术创作中“实践—思考”循环往复的过程,为后文阐述创作心得做扎实铺垫,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画竹艺术的全身心投入。“冗繁削尽留清瘦”中,“冗繁削尽”,体现艺术创作的“减法”智慧,画家主动摒弃繁杂、冗余的笔墨,去除不必要的细节,追求简洁凝练。“留清瘦”,既描绘竹子经提炼后清瘦、劲挺的形态,契合郑板桥画竹“瘦劲孤高”的风格;又暗含对艺术本质、事物神韵的捕捉,强调艺术创作需抓住核心,展现内在精神,而非流于表面的繁琐堆砌,体现诗人对艺术审美与创作规律的深刻理解。“画到生时是熟时”中。“生”并非指技艺生疏,而是突破常规、摆脱固有“熟练”模式后的创新境界,是在对传统技法烂熟于心后,刻意求变、追求新意境的状态。“熟”代表技艺精湛、创作娴熟,但不代表艺术已至终点。此句揭示艺术创作的辩证关系:“熟”是基础,“生”是突破,当创作进入看似“生涩”的创新阶段,实则是更高层次“熟”的体现,诠释了艺术需在传承与创新中螺旋上升的哲理,为从事艺术创作之人指明进阶方向。
上一篇:清·曹雪芹《回前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