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yòu
dào
绿
yáng
céng
zhé
chù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yòu
dào
绿
yáng
céng
zhé
chù
chuí
biān
biàn
qīng
qiū
shuāi
cǎo
lián
tiān
yàn
shēng
yuǎn
xiàng
xiāo
guān
hèn
tiān
xíng
zhǐ
hèn
西
fēng
chuī
mèng
chéng
jīn
míng
chéng
hái
zhān
kuàng
shì
xīn
hán

译文

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大雁远去关塞遥远。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只可恨那西风,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明天,行程还在延续,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逐句剖析

"又到绿杨曾折处":又来到昔日折柳相送友人的故地,

# 绿杨曾折:古人在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

"不语垂鞭":骑马默默垂鞭徐行,心绪沉沉惝恍迷离,

# 不语垂鞭:引用唐温庭筠《晓别》诗:“上阳宫里钟初动,不语垂鞭上柳堤。”垂鞭,放马慢行。

"踏遍清秋路":在无望的秋思之途踏行。

"衰草连天无意绪":衰草无边已了无生趣,

# 意绪:心绪;心情。南齐王融《咏琵琶》:“丝中传意绪,花里寄春情。”,衰草:指秋天的草。

"雁声远向萧关去":大雁远去关塞遥远。

# 萧关:关口名。在今甘肃平凉县,古为西北边地要塞。

"不恨天涯行役苦":天涯羁旅之苦却也无妨,

# 行役:指因公务而长期在外跋涉。

"只恨西风":只可恨那西风,

"吹梦成今古":吹散吹灭了多少穿越古今的美梦。

# 成今古:谓今与古距离遥远,实为感叹光阴易逝。

"明日客程还几许":明天,行程还在延续,

# 几许:多少。

"沾衣况是新寒雨":乍寒的新雨打湿衣衫,更觉凄冷孤单。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这是一首凄凉的边塞行旅之作。上阕用“衰草连天”的秋景开篇,枯黄的草原与苍茫的天空连成一片,既写眼前实景,又暗含离别的愁绪。折柳送别的典故在这里化作旅途中的怅惘,每一根被折断的杨柳枝,都像是词人心中扯不断的思念。下阕直写漂泊的辛酸,“天涯行役”四个字道尽辗转的疲惫。寒风裹挟着冷雨扑面而来,既形容塞外恶劣的天气,也隐喻着人生路上的坎坷。最难得的是,词人在感叹个人境遇时,还能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让短短几句词承载了多重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词考证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八月去梭龙时。作者于当年三月曾扈驾东出山海关至盛京(今辽宁沈阳)。这次奉命单独带兵走老路,故曰“又到绿杨曾折处”。表面写折柳送别,实则暗藏玄机——当年护驾东巡的青涩侍卫,如今已是领兵出关的将领。这首词就是词人行走在漫漫出关路上的一段痛苦的内心独白。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边塞羁旅词。词人在倾诉行役之苦的过程中,还流露出怀古伤今的深沉情怀,从景到情,全方位地表达了深切的惆怅之情,展现出词人在塞外漂泊的复杂心境与对往昔、当下的万千感慨。

2. 写作手法

以景结情:最后一句“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以“明日客程”作结,于迷蒙烟雨交织的空蒙里,将羁旅愁思凝结成一幅萧瑟的山水长卷,令通篇盈满孤寂清冷的意境氛围。

3. 分段赏析

上阕“又到绿杨曾折处”,诗人不直陈痛楚,而将离愁深隐于“绿杨”的依依之态中。这种隐忍让情意愈发深沉,仿佛枝条间流淌的不仅是春色,更有说不尽的相思。“又”“曾”二字如时空折叠的枢纽,将往昔折柳送别的画面与此刻孤身重游的场景叠映——昨日执手相看的温存犹在眼前,今日却只剩衰草连天的苍凉。故地重游的瞬间,记忆如潮水翻涌:昨日的青青柳色褪为枯黄,马蹄碾过的枯草间,仿佛还回荡着当年离别时的絮语呢喃。诗人驻足回望时,虚实交错的时空里,思念已化作一缕穿不透的迷雾。“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暗藏匠心。“不语”承接首句的恍惚迷离,而“垂鞭”将思绪拽回现实——马蹄缓行的姿态,恰似诗人步履沉重的写照。从“折柳处”到“衰草连天”,空间在脚下无限延展;从“昨日”到“今朝”,时光在回忆里悄然错位。雁声掠过萧关的遥远天际,“远”字如墨色晕染,将愁绪从脚下延伸到目不能及的苍茫。秋意侵蚀的不仅是衣衫,更将孤寂刻入骨髓,诗人只能以沉默对抗这无边凄凉。下阕“天涯”二字收束前文,将行役之遥推向极致,却以“不恨”二字陡转笔锋——真正刺痛诗人的并非天涯漂泊,而是西风摧梦的残酷现实。“吹梦成今古”将时间维度并入空间叙事,南风暖梦与西风残梦的对比中,暗藏世事无常的喟叹。诗人梦中与故人重逢的温存,被西风撕扯成碎片,昔日的缱绻化作今朝的凄冷。一个“吹”字,让美梦碎成齑粉;一个“今古”二字,将刹那分别延展成永恒遗憾。末句“明日客程”与“雨”色交织,将未尽的惆怅化作朦胧烟雨。雨丝打湿的不仅是客袍,更浸透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声,终将湮没在萧萧暮雨中。西风卷起的何止落叶残花?更将美好的梦境吹散成历史的尘埃。时空的辽阔与苍茫在此刻达到极致,留下无尽怅惘在天地间回荡——原来最深的思念,从来不是肝肠寸断的痛哭,而是将破碎心事藏进每一片随风远去的秋叶里。

4. 作品点评

在这首短小的词里,词人将思念揉碎了撒进天地之间,晨昏交替处有折柳的旧影,山海相逢时有塞外的西风。当清秋的衰草连天铺展成信纸,每一粒沙尘都写满未寄出的牵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情景兼胜,亦有笔力。一味凄感。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

#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近代王国维《一生最爱纳兰词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古希》

下一篇:清·沈德潜《过许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