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ǒng

朝代:清作者:黄宗羲浏览量:3
fēng
láo
qiú
jué
guò
rán
fèi
xián
yóu
wèi
kěn
shū
xīn
pín
néng
nài
niàn
廿
liǎng
mián
huā
zhuāng
bèi
sān
gēn
sōng
zhǔ
kōng
guō
dōng
shì
táng
táng
xìn
rén
jiān
shèng
zhāo
duō

译文

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逐句剖析

"锋镝牢囚取决过":枪刀剑戟,牢笼囚禁,我都从容地经历过,

# 取决:一作:取次。,锋镝:形声。从金,啇声。本义:箭的尖头。泛指:兵器(枪刀剑戟)。

"依然不废我弦歌":仍然不能使我停止弹琴放歌。

# 弦歌:依琴瑟而歌咏。

"死犹未肯输心去":即便遭遇到死的威胁,我尚且不会屈膝求全,

# 输心:交出真心,此指内心屈服。

"贫亦其能奈我何":贫穷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廿两棉花装破被":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

# 装:盖。

"三根松木煮空锅":用三根松木烹煮着空空的铁锅。

# 煮:烹煮。

"一冬也是堂堂地":就算是严冬我也堂堂正正地过,

"岂信人间胜著多":怎能相信人间胜算多呢。

# 胜:胜算。,信:相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居杂咏》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主题展现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气节、乐观不屈的精神。内容上,首联回顾抗清斗争中历经的危险与囚禁,表明仍坚持自我;颔联直抒胸臆,强调面对死亡和贫穷也绝不屈服;颈联描绘生活的贫寒景象;尾联体现诗人在困境中依然正气凛然,不慕世俗算计。运用对比,将艰苦处境与不屈精神对比;借景(生活场景)抒情,以贫寒生活场景抒发坚守气节之情。该诗是黄宗羲代表作之一,语言质朴,情感激昂,生动体现其高尚人格与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史学家、文学家

黄宗羲(1610~1695),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黄宗羲招募义兵,成立“世忠营”,进行武装抵抗,被鲁王任为左副都御史。顺治十年,黄宗羲返回故里,课徒授业,著述以终。黄宗羲与孙奇逢、李颙并称“清初三大儒”,又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其学问广博,对经史百家等皆有研究,所著《明儒学案》开清代浙东史学研究的先河。在文学上,他不满明七子摹拟剽窃之风,强调诗文必须反映现实,表达真情实感。著有《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山居杂咏》由黄宗羲所作。明亡后,黄宗羲积极投身抗清斗争,组织义兵,参与战事。顺治六年,鲁王政权有所变动,黄宗羲也经历了诸多波折,包括友人牺牲、自身流亡等。在抗清兵败隐居期间,他回顾艰难历程,有感于自身坚守气节、不向困境低头的心境,创作此诗以明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言志抒情诗。描绘了诗人历经战争、囚禁,生活贫寒却依然坚守自我、乐观不屈的状态,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贫穷绝不屈服的坚定意志和高尚气节。

2. 分段赏析

首联“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高度凝练地回顾了黄宗羲的抗清生涯。清军南下,乙酉年冬,黄宗羲于家乡黄竹浦一带积极组织义兵,投身鲁王政权的抗清斗争。可次年六月,家乡义兵遭遇失败。好友冯京第惨遭杀害,弟弟黄宗炎虽从法场被救出,投奔干翊义军后,干翊也不幸被杀。此后,黄宗羲辗转至舟山,甚至前往日本寻求支持。鲁王政权失败后,他回到家乡秘密开展活动,却因叛徒告密,遭清政府持续追捕,无奈到外地流亡多年。“取次过”,意味着这些艰难险阻一个接一个地被他经历。而“依然不废我弦歌”则表明,他将生死置之度外,民族气节丝毫不减,依旧像往常一样,伴着琴声诵读诗书,从前贤圣哲与历史上的爱国英雄处汲取精神养分,同时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尽显其傲岸不屈的性格。颔联“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深刻体现了黄宗羲的坚定志节。在战斗岁月里,他多次直面死亡威胁,却从未动摇、出卖自己的灵魂。对于当下的贫苦困窘,他更是不屑一顾。“输心”即输诚,意为交出忠心。此句鲜明地表明他绝不向清政权变节求荣、谋取官职的决心,理直气壮,充满大义凛然之气。据史书记载,黄宗羲在语溪、慈溪、甬上等多地讲学期间,常栖身山洞石屋,以石凳为座、石床为榻,生活困顿到了极点,他却能安之若素。颈联“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以细腻生动的生活细节,展现出他安贫守素的品质。他盖的是仅用二十两棉花填充的破旧被子,生火做饭也只能靠三根松木,锅里常常空空如也。即便饥寒交迫,他也毫不在意,其正直坚毅的品格与硬骨头精神令人动容。尾联“一冬也是堂堂地,未信人间胜著多”,洋溢着乐观自豪的情绪,彰显出他迎接更严峻考验的勇气。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他也能堂堂正正地坚守自我,精神世界充实而富足。他坚信,满清贵族企图用清贫和死亡逼他就范、诱他屈服,是绝不可能成功的。“人间胜著”在这里是对敌人阴谋诡计的讽刺,整句诗充满了战斗豪情。

3. 作品点评

《山居杂咏》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首联中,诗人直面战乱与囚牢的绝境,却依旧坚守内心的精神追求,不为困境所动摇。颔联则更进一步,以豪迈的姿态彰显出自身坚贞的气节与顽强的坚韧意志。颈联生动勾勒出生活的艰难模样,展现出物质上的匮乏。尾联里,诗人于严寒冬日中,依旧腰杆挺直,堂堂正正地生活,坚信精神上的富足与胜利无可比拟。整首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从容乐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风亮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残菊》

下一篇:清·曹雪芹《五美吟·红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