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凝霜重渐倾欹":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
# 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宴赏才过小雪时":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
# 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
# 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余香:实即“余瓣”,暗喻在这个贵族之家的荫佑下成长的那些美好的女孩子。
"枝无全叶翠离披":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
# 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半床落月蛩声病":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
"万里寒云雁阵迟":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
"明岁秋风知再会":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
# 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红楼梦》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暂时分手莫相思":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暮秋小雪之后,露凝霜重,菊花渐渐倾斜、衰败的情景。通过对残菊的描写,暗示了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
2. 分段赏析
首联“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描绘出一幅霜露浓重、菊花在重压下渐渐倾斜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时节的写实,更隐喻贾府所面临的危机如霜露般日益沉重,大厦将倾。而众人却依旧沉浸在宴赏的欢乐中,对即将到来的衰败浑然不觉,将贾府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的状况刻画得入木三分。颔联“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以细腻笔触描绘残菊状态,却暗指贾府众人命运。曾经如菊花金黄璀璨、生活锦衣玉食的众人,如今随着贾府没落,光彩不再,如同“金淡泊”般失去往日色彩。“翠离披”形象展现家族如枝叶般离散,家亡人散的惨状呼之欲出。此联用词精妙,生动呈现贾府前后兴衰变化。颈联“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视角一转,从残菊过渡到写人,聚焦探春。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对家族危机早有察觉,却无力扭转乾坤。日后远嫁他乡,她心系家中亲人,愁绪满怀,以至夜不能寐。窗外病弱的蛩声、天空中迎着寒云缓缓飞行的迟归雁阵,更添凄凉孤寂之感,烘托出探春内心的牵挂与无奈。尾联“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在清冷的氛围中,探春强作乐观,安慰菊花也安慰自己,期待明年秋天再相逢,不必过度相思。然而,明年的菊花已非今年之菊,正如人生,消逝的难以复返,新的未知何时到来。这既体现探春对未来的期许,又透露出面对命运无常的无奈。程本续书“兰桂齐芳”的结局,如同探春此愿,只是美好幻想。
# 这是菊花诗的最末一首。就诗本身而论,它是一首意蕴深沉的佳作;而作为小说人物诗,它又深刻地展现了探春的富有冷静理性的性格。
现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学者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上一篇:清·徐兰《出关》
下一篇:清·黄宗羲《山居杂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