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án

朝代:清作者:曹雪芹浏览量:3
níng
shuāng
zhòng
jiàn
qīng
yàn
shǎng
cái
guò
xiǎo
xuě
shí
yǒu
xiāng
jīn
dàn
zhī
quán
cuì
bàn
chuáng
luò
yuè
qióng
shēng
bìng
wàn
hán
yún
yàn
zhèn
chí
míng
suì
qiū
fēng
zhī
zài
huì
zàn
shí
fēn
shǒu
xiāng

译文

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逐句剖析

"露凝霜重渐倾欹":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

# 倾欹:指菊倾侧歪斜。

"宴赏才过小雪时":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

# 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

# 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余香:实即“余瓣”,暗喻在这个贵族之家的荫佑下成长的那些美好的女孩子。

"枝无全叶翠离披":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

# 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半床落月蛩声病":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

"万里寒云雁阵迟":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

"明岁秋风知再会":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

# 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秋风:《红楼梦》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则一字之别含义不同。自汉武帝作过“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后,“秋风过客”就成了时光短暂、好景不长的代用语。为便于推究原意,今从脂本。

"暂时分手莫相思":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残菊》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红楼梦》中人物所作的十二首咏菊诗中的最后一首。诗的前半部分,借菊花的残败之态,巧妙暗喻探春在贾家逐渐走向衰败之际,无奈离家出嫁的命运,后半部分,进一步勾勒出探春远嫁时的孤苦情境,也暗示了贾府众人离散、家族没落的必然趋势。整首诗借残菊这一意象,巧妙融合了对家族命运的喟叹与对探春个人命运及性格的刻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残菊》一诗创作于《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的菊花诗会期间。当时,表面上大观园依旧是一片热闹欢腾的“太平盛世”,众人赏花饮酒,吟诗作对,尽享风雅。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流涌动。正统与异端之间的激烈冲突,嫡庶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已接连上演,贾府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年轻一代虽身处其中,却大多沉浸在短暂的享乐之中。此次菊花诗会,由史湘云和薛宝钗精心拟定十二道题目,规定以七律为体裁,不限定韵脚,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可自由选题创作。贾探春,这位“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女子,早已察觉到家族潜藏的危机,但却无法改变家族走向衰败的命运。她最终选题《残菊》,以菊花的残败凋零,寓意家族未来的结局,暗示贾府终将如残菊一般,走向不可避免的残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描绘了暮秋小雪之后,露凝霜重,菊花渐渐倾斜、衰败的情景。通过对残菊的描写,暗示了贾府的没落和众人离散的结局。

2. 分段赏析

首联“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描绘出一幅霜露浓重、菊花在重压下渐渐倾斜的画面。这不仅是对时节的写实,更隐喻贾府所面临的危机如霜露般日益沉重,大厦将倾。而众人却依旧沉浸在宴赏的欢乐中,对即将到来的衰败浑然不觉,将贾府表面繁荣实则危机四伏的状况刻画得入木三分。颔联“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以细腻笔触描绘残菊状态,却暗指贾府众人命运。曾经如菊花金黄璀璨、生活锦衣玉食的众人,如今随着贾府没落,光彩不再,如同“金淡泊”般失去往日色彩。“翠离披”形象展现家族如枝叶般离散,家亡人散的惨状呼之欲出。此联用词精妙,生动呈现贾府前后兴衰变化。颈联“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视角一转,从残菊过渡到写人,聚焦探春。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对家族危机早有察觉,却无力扭转乾坤。日后远嫁他乡,她心系家中亲人,愁绪满怀,以至夜不能寐。窗外病弱的蛩声、天空中迎着寒云缓缓飞行的迟归雁阵,更添凄凉孤寂之感,烘托出探春内心的牵挂与无奈。尾联“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在清冷的氛围中,探春强作乐观,安慰菊花也安慰自己,期待明年秋天再相逢,不必过度相思。然而,明年的菊花已非今年之菊,正如人生,消逝的难以复返,新的未知何时到来。这既体现探春对未来的期许,又透露出面对命运无常的无奈。程本续书“兰桂齐芳”的结局,如同探春此愿,只是美好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菊花诗的最末一首。就诗本身而论,它是一首意蕴深沉的佳作;而作为小说人物诗,它又深刻地展现了探春的富有冷静理性的性格。

现代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学者季学原《红楼梦诗歌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徐兰《出关》

下一篇:清·黄宗羲《山居杂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