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qiū
xì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chóu
hén
mǎn
rén
xǐng
shī
湿
láng
gān
yǐng
xián
jiē
xiǎo
bèi
huāng
liáng
hái
shèng
jiù
shí
yuè
zài
xiāo
xiāng
qíng
zhuǎn
shì
duō
qíng
lèi
róu
cháng
suì
hóng
jiān
xiàng
gòng
dēng
qián
shǒu
wèi
shū

译文

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逐句剖析

"愁痕满地无人省":愁绪像落叶一样撒落满地,而这愁绪却无人能够理解,

# 愁痕:指青青的苔痕。

"露湿琅玕影":露水打湿了竹叶的影子。

# 琅玕:像珠子一样的美石。这里是形容竹子的青翠。

"闲阶小立倍荒凉":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的台阶上。

# 闲阶:空荡寂寞的台阶。

"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只有旧时曾共同照耀着我们的斑竹月色能安慰我的心绪。

# 潇湘:指湘江,因其水清深故名。唐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旧时月色:宋姜夔《暗香》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薄情转是多情累":我宁愿让自己薄情寡义,不因多情而心累,

"曲曲柔肠碎":阵阵歌声催得我柔肠寸断。

"红笺向壁字模糊":对着墙壁读你的信笺,

# 向壁:原指面壁在墙上写大字,这里是说不停地在纸上写字。

"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不禁想起当初在灯前呼着热气暖手,为你书写心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秋夕信步》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绘的是漫步时所见之景,然景中浸染着浓郁的主观情愫。下片借由月色,引领至遥远的往昔,驶向回忆的彼岸。全词以前景后情的笔法,抒发了词人沉湎于回忆中的幽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七月初七,七夕良辰。天上人间,花好月圆。词人于庭院中漫步徘徊,见月色下斑驳的青苔,以及沾满秋露的修竹,那摇曳的竹影。此情此景令词人不禁惆怅,忆起妻子,心头涌上阵阵凄凉,遂挥笔写下这首《虞美人·秋夕信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怀人的词。借秋夕漫步的所见所忆,在景物与抒情的交织中,展现了词人对妻子的深情与人生无常的悲叹。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呵手”这一动作充满温情,体现对对方的珍视,温度与情感交织,使往昔的温馨更衬今日的孤独,同时也使得小词顿生妙趣,意韵悠长,情趣悠远。

3. 分段赏析

上片舀月光作茶,望林梢疏影,无需梳理的心事。随着切切轻呼,拭去微尘,浮现眼前“愁痕满地无人知,露湿琅玕影”,纳兰小令中的白描总能动人心弦。闲步竹林中,满地竹叶恍若愁痕斑斑。纳兰词里这般情境诸多,夜寒露重时独倚小院,衣衫定是难以御寒的,心境亦必是凄清无着的。而词人在此也不迂回,“闲阶小立倍苍凉”一句写词人在台阶上短暂伫立,“闲阶”“小立”勾勒出无所事事、孤寂无聊的状态,“倍荒凉”则强化了这种感受,不仅是环境的荒凉,更是内心因回忆或现实而产生的孤寂感,空寂的台阶更显荒芜。“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旧时月色”蕴含着对过去的回忆,月色依旧,而往昔情境已不再,千般情意皆凝于“潇湘”二字。潇湘暗指生死相隔,至此纳兰的心绪全然铺展,千言万语,终是悼亡。月色依旧如昨,只是如今,它独照一人清冷茕茕的身影。下片写万籁俱寂,欲寐难安,恰是“薄情反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表面说薄情能免去烦恼,实则是多情给自己带来了无尽的痛苦,是薄情吧,才会当时不懂珍惜,是多情吧,才会如今难以释怀,生怕带笑的唇角一垂,泪水便止不住倾泻。黯然神伤间,借夜色掩住内心的惶惑,“红笺向壁字模糊,忆起灯前呵手为伊书”最是牵肠,红笺上的字迹因时间或泪水而模糊,却勾起曾经在灯前呵手为对方书写的温馨场景,“呵手”这一细节充满温情,想起往昔与她共对灯烛研墨书写的场景,往事清晰如昨。其实何曾薄情,淡淡一句清语,二人的缱绻深情便跃然纸上。故事终有谢幕时,但总有墨痕留于素笺,文辞依旧长存。

4. 作品点评

全词采用上景下情的传统结构,由眼前实景自然过渡到对往事的追忆。结尾处的细节刻画尤为精妙,使整首小词顿添灵动之趣,余韵悠长,意境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言易好”,纳兰写愁.更能入人骨髓。词上片写尽萧瑟、孤清的秋意,醇美而凄凉。下片写情。因多情而柔肠寸断,因多情而怀思往事,曾经的温馨一刻不正凸显了此时的茕茕孑立?

现代作家徐燕婷、朱惠《纳兰词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红楼梦十二曲·世难容》

下一篇:清·乾隆《即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