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美如兰":气质美好像那香兰,
"才华馥比仙":才华横溢赛过神仙。
# 才华馥比仙:是说妙玉才华出众,像仙人一样。馥比仙:也与神仙一样。程高本“复”作“馥”,是芳香的意思。“才华”固可以花为喻,言“馥”,但与“仙”不称;今以“仙”作比,则不应用“馥”,两句不是对仗。馥:是芳香的意思。比仙:也与神仙一样。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天生的怪癖性格使人感到纳罕。
# 罕:纳罕,诧异,惊奇。,僻:一作“癖”。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你说是吃肉太腥膻,
# 腥膻:腥臊难闻的气味。膻:羊臊气。出家人素食,所以这样说。,啖:吃。,你道:泛指人们说。
"视绮罗俗厌":看见绫罗绸缎就觉得庸俗可厌;
# 俗厌:庸俗可厌。
"却不知好高人愈妒":却不知道越好高尚人们越嫉妒,
# 好高人愈妒:“好高”二句:太清高了,更会惹人嫉恨;要过分洁净,大家都看不惯。程高本改“太高”作“好高”。自命清高。好高:一作“太高”。
"过洁世同嫌":过分洁白世人都弃嫌。
# 过洁:过分纯洁。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真可叹,古殿海灯旁边的人儿将衰老,
# 青灯古殿:指尼姑庵。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辜负了深红高楼美女姿色残,
# 春色阑:春光将尽。喻人青春将过。阑:尽。,朱楼:即红楼,指贵族小姐的绣楼。,红粉:妇女装扮用的胭脂之类的化妆品,借指女子。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到头来,仍然是污浊肮脏违背了自己心恩。
# 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āngzā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依旧:仍旧。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像是没有瘢点的白玉掉进烂泥滩,
# 遭泥陷:喻妙玉被劫。
"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又何须那些贵族子弟叹息无姻缘?
# 王孙公子:封建贵族子弟,指贾宝玉。,何须:何用;哪里用得着。
清代小说家,《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满洲正白旗包衣,生于江苏南京。自曾祖起三代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年家道中落,晚年居北京西郊贫病而卒。曹雪芹为人性情放达,嗜酒健谈。工诗善画,尤长于小说。其曾以十年时间创作的《石头记》(即《红楼梦》),成为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写实主义作品。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曲子,也是一首人物命运曲。通过写妙玉的才貌与孤傲,对比她最终被世俗不容的结局,展现了个人与时代的矛盾。曲子用平实的语言刻画她的悲剧,暗示了她在书中的命运走向。
2. 写作手法
对比:“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与“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形成鲜明对比,前句极写妙玉的高洁才貌,后句展现其悲惨结局,突显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寓情于景:“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通过青灯古殿的寂寥与朱楼春色的消逝,将妙玉虚度青春的哀怨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反衬:以美衬丑,“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铺陈妙玉的孤高品性,却与“过洁世同嫌”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其与世俗的格格不入。象征:“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以白玉象征妙玉的纯洁品性,用泥潭暗指污浊尘世,暗示其人格终被世俗玷污的悲剧命运。
3. 分段赏析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二句,以兰花的清雅芬芳比喻妙玉品格的高洁脱俗,用仙人的超凡才情衬托其过人才华。首句暗含其出身苏州名门的身世背景,因家道中落、父母早逝而自幼带发修行的坎坷经历。“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一句,点明其天性孤高、不近世俗的性情,以及酷爱洁净的生活习惯,这种特立独行的性格注定难为世人所容。“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二句,具体描写妙玉的修行生活:她恪守斋戒,将荤腥视为污秽,把华服看作庸俗。“却不知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二句,深刻揭示其高洁品格反遭世人妒忌、过分洁净反被世俗嫌恶的悲剧处境,这两句既是对其性格的总结,也暗示了其命运的必然走向。“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二句,以青灯古佛的寂寥与朱楼春色的消逝形成鲜明对比,抒写妙玉在佛门虚度青春的哀怨。“可叹这”“辜负了”的直白感叹,流露出作者对其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一句,揭示其虽遁入空门却仍为尘缘所困的窘境,最终难逃被强盗劫掠的悲惨结局。据《红楼梦》原著描写,妙玉虽出家为尼,却仍与宝玉暗通款曲,在给宝玉的帖中自署“槛外人”,足见其尘心未泯。结句“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以白玉陷泥的意象象征妙玉高洁品性终遭玷污的悲剧命运。这位才貌双全的贵族女子,最终与王孙公子无缘,反遭强盗蹂躏,其命运之悲怆令人扼腕。
4. 作品点评
全曲以对妙玉的盛赞开篇,鲜明道出作者对这位不幸少女的态度。这位十八岁的“美妙丽姝”,却只能在“青灯古殿”中虚度青春,令人扼腕。然而悲剧未止,更大的苦难正接踵而至。
上一篇:清·章炳麟《狱中赠邹容》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虞美人·秋夕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