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tóng
xiá
jiǔ
jué
fēi
qió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4
tóng
xiá
jiǔ
jué
fēi
qióng
rén
zài
shuí
biān
rén
zài
shuí
biān
jīn
qīng
mián
mián
xiāng
xiāo
bèi
lěng
cán
dēng
miè
jìng
shǔ
qiū
tiān
jìng
shǔ
qiū
tiān
yòu
xīn
dào
xià
xián

译文

长久以来再也没有仙女飞琼寄来的书信,不知道她如今在谁的身边。知道她在谁的身边,今夜像仙女玉清那样的她,是不是也难以入眠呢。熏香已经燃尽,被子冷冷的,残灯也已经熄灭,静静地数着秋天的日子。静静地数着秋天的日子,又一次错过了与她相约的日期,一直到了下弦月的时候。

逐句剖析

"彤霞久绝飞琼字":长久以来再也没有仙女飞琼寄来的书信,

# 飞琼:仙女名,后泛指仙女。,彤霞:代指仙境。宋赵鼎《燕归梁》,“绰约彤霞降紫霄,是仙子风标”。

"人在谁边":不知道她如今在谁的身边。

# 谁边:何处,哪里。

"人在谁边":知道她在谁的身边,

# 谁边:何处,哪里。

"今夜玉清眠不眠":今夜像仙女玉清那样的她,是不是也难以入眠呢。

# 玉清:有两说。一是道家三清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居。二是神仙名。

"香销被冷残灯灭":熏香已经燃尽,被子冷冷的,残灯也已经熄灭,

"静数秋天":静静地数着秋天的日子。

"静数秋天":静静地数着秋天的日子,

"又误心期到下弦":又一次错过了与她相约的日期,一直到了下弦月的时候。

# 下弦:农历每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太阳跟地球的连线和地球跟月亮的连线成直角时,在地球上看到月亮呈反“D”字形,这种月相称下弦。,心期:心愿,心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之作。该词主题为离别相思,上片借“彤霞”“飞琼”“玉清”等道家仙境意象,由眺望秋空引发思绪,婉转凄恻,想象对方是否难眠。下片回归现实,“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直陈自己情深意苦,孤独凄凉。写作上,运用道家故事,文笔回环、辞复层深。全词将天上人间、凡人仙女对比,音书隔绝却心期不断,风格凄婉,深刻展现了作者对离人的深切思念,在纳兰性德众多词作中,以其独特的仙凡融合意象与细腻情感表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是清代纳兰性德所写。据清人笔记记载,纳兰性德曾爱恋过一名宫女,由于种种原因,二人无法长相厮守,彼此之间音书断绝。纳兰性德饱尝相思之苦,心中对这名宫女的思念之情愈发浓烈。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借由道家的意象和故事,将自己对宫女的深切思念融入词中,以表达内心的相思之意。词中既有对对方的牵挂,也有自己独守空房、静数秋天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词正是他这段情感经历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离别相思词。上片写仙境,由眺望秋空引发思绪,婉转凄恻地表达了对天上仙女般女子的思念与牵挂;下片写人间,直陈情深意苦,通过香销被冷、残灯灭等景象,凄厉地抒发了音书隔绝后的孤独寂寞以及错过心期的惆怅。全词借道家故事,将天上人间的离别相思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飞琼”“玉清”运用了道家神话典故,“飞琼”指仙女许飞琼,“玉清”也是神话中的仙人,词人借此营造出一种仙境氛围,以仙女代指思念之人,使词意更加委婉含蓄,增添了神秘与浪漫色彩。借景抒情:下片中“香销被冷残灯灭”一句,描绘了熏香燃尽、被子冰冷、残灯熄灭的凄凉景象,借这些衰败、冷清的景物,抒发了词人孤独寂寞、相思成愁的情感,景与情交融,使情感表达更为深沉。虚实结合:上片由“彤霞”“飞琼”“玉清”等意象描绘出仙境,属于虚写,表达对思念之人的想象和牵挂;下片“香销被冷残灯灭,静数秋天”写现实中自己的处境,属于实写,展现出孤独寂寞的状态。虚实结合,拓展了词的意境,丰富了情感内涵。反复:“人在谁边”“静数秋天”分别在词的上片和下片重复出现,通过这种反复的手法,强调了词人对思念之人的牵挂以及自身孤独寂寥的心境,突出了内心的愁苦和对约定的执着等待,同时使词作在形式上回环往复,增强了节奏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彤霞久绝飞琼字”,借助“彤霞”“飞琼”等仙家意象,营造出神秘的仙境氛围,点明许久未收到心上人的书信。紧接着,“人在谁边”两次叠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词人因音信断绝,对对方去向和近况的强烈关切与深深忧虑,在叹息声中,那份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词人想象着像仙女玉清般的心上人,发出“今夜玉清眠不眠”的疑问,将对爱人的牵挂具象化,进一步凸显出相思之苦。下片视角由仙境转回人间,“香销被冷残灯灭”描绘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熏香燃尽、被子冰冷、残灯熄灭,从侧面烘托出房间主人,即词人内心的清冷孤寂。“静数秋天”一句,细腻刻画了词人在黑暗中默默计算日子的场景,体现出等待的煎熬与漫长。“又误心期到下弦”语义虽模糊,却明确传达出词人错过与爱人相聚约定的失落与无奈,无论从“着相”还是“着空”角度理解,都能深切感受到他在漫长等待中因不得团圆而产生的苦闷,通过上下片的巧妙转换,将仙境与人间、想象与现实、思念与失落交织,深刻展现出词人深沉的离别相思之情。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一词巧妙运用道家故事,以“飞琼”“玉清”等神话意象营造出空灵而神秘的氛围,将天上仙境与人间情思紧密相连,词意与字面相得益彰。文笔上,回环往复,“人在谁边”“静数秋天”的反复咏叹,使情感表达层层递进,辞复层深,增强了感染力。其语言风格婉约细腻,通过“香销被冷残灯灭”等景物描写,生动地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相思之苦,情景交融,深刻地展现了离别相思的主题。整首词凭借独特的意象运用、精巧的结构和真挚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阕多用道家传说,以咏所思之人。近人多揣测其本事,皆无确凭。

现代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授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鬓云松令·咏浴》

下一篇:清·曹雪芹《嘲顽石幻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