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hǎo
·
·
sòng
liáng
fén
nán
huán
wèi
xiǎo
yǐ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shǒu
西
fēng
lèi
gān
nián
lái
duō
zài
bié
jiān
yáo
zhī
tīng
dēng
qián
zhuǎn
tóng
kàn
xuě
hòu
shān
píng
quàn
jiā
cān
guì
huā
shí
jié
yuē
chóng
huán
fēn
míng
xiǎo
xiàng
chén
xiāng
piàn
shāng
xīn
huà
nán

译文

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不由得泪流满面,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凭借“我”的殷勤话语,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为你画好的小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逐句剖析

"握手西风泪不干":在秋风中执手送顾贞观南归,不由得泪流满面,

# 西风:秋风。

"年来多在别离间":这一年来我们经常分离。

# 年来多在别离间:纳兰为侍卫之臣,扈驾出巡是经常的事,仅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年(1680—1681年),纳兰即先后随从皇帝巡幸巩华城、遵化、雄县等地,故云与好友“多在别离间”。别:分别。

"遥知独听灯前雨":遥想你在家乡独坐灯前,听着窗外淅沥的秋雨,无人可以相伴,

# 遥知独听灯前雨:遥知二句:意谓遥想你正独自对着孤灯,听着秋雨,寂寞无聊,但转头一想,你我曾经雪后看山,亲密共处,亦可为一大安慰了。

"转忆同看雪后山":转念一想,你我曾经同在雪后看山,也可稍解别后独处的寂寞孤独。

# 转忆:转念一想。

"凭寄语":凭借“我”的殷勤话语,

# 凭:凭借。

"劝加餐":你要努力加餐饭,别让身体瘦损。

"桂花时节约重还":咱们约定,等到明年桂花开放的时候你要再回来。

# 约重还:约定重阳节的时候回来。

"分明小像沉香缕":为你画好的小像在沉香的缕缕轻烟中清晰可见,

# 分明小像沉香缕:分明句:李贺《答赠》诗:“沉香薰小像,杨柳伴啼鸦。”按,李诗中“小像”本当作“小象”即象形薰笼。然李诗讹误许久,遂成“画像”之典。容若将顾贞观《南乡子》中句“无计与传神,小像沉香只暗薰”化在为他送别所写的词中,更显得两人亲切交厚。沉香:中药名,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一片伤心欲画难":但是你内心的悲伤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画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送别词。词中通过“握手西风泪不干”等意象,描绘了与好友顾贞观离别的深情与无奈。上片以对比手法,将离别后的孤寂与往昔的欢乐并置,突出离愁之深;下片以“劝加餐”表达关切,以“桂花时节”寄托重逢之愿,结尾“一片伤心欲画难”点明离愁之深。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比与意象的运用,将离别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年(1681)所作。当时,好友顾贞观因母亲去世,需南归无锡奔丧。纳兰虽不舍,却无法挽留。想到两人虽情谊深厚,却聚少离多,此番离别更添感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送别词饱含深情,字里行间流露出纳兰对梁汾离去的无限眷恋与不舍,生动展现了词人对挚友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对比:通过“遥知独听灯前雨”与“转忆同看雪后山”的对比,将离别后的孤独与往昔相聚时的欢乐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离别的哀伤与对往昔的怀念。虚实结合:“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中,“小像沉香缕”为实写,描绘出画像在香烟袅袅中的画面;“一片伤心欲画难”则是虚写,表达了词人内心难以言说的离伤与思念,虚实相生,深化了情感表达。化用:“凭寄语,劝加餐”一句中,化用了王次回“欲寄语,加餐饭。难嘱咐,鱼和雁”的词句,作者将前人的表达融入自己的词作中,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把送别时对友人的关怀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使作品在情感传达上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握手西风泪不干”,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凄凉的送别画面,为全词奠定了哀伤的基调。握手、西风、泪不干,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萧瑟的意境,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强的感染力。这里的“握手”并非西方礼节,而是离别时真情流露的动作,与“执手”同义,充满了不舍与眷恋。如果说“握手西风泪不干”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奠定了这首词的基调,那么“年来多在别离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伤。离别本是人生常态,但“年来多在别离间”却道出了纳兰性德与顾贞观聚少离多的无奈与怨恨。知心之人难以常聚,每一次分别都显得格外沉重。“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这两句描绘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离别后,在风雨之夜,友人独坐灯前,听窗外冷雨敲窗,凄凉寂寞;而回忆中,两人曾在雪后初晴时携手同游,共赏银装素裹的山景,欢乐无比。从“遥知”到“转忆”,从“独听”到“同看”,昔日的欢乐与如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愈显凄凉。下片“凭寄语,劝加餐”,纳兰性德在离别之际,没有选择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的话语叮嘱友人“多吃些饭”。这种未经雕琢的关怀,充满了温暖与深情,质朴感人。这一句化用自王次回的“欲寄语,加餐饭”,在知己送别时,虽有千言万语,却选择了最质朴的嘱托,更显真挚。“桂花时节约重还”,是纳兰性德与顾贞观的约定,在桂花飘香的时节重聚京城。约定不仅是不舍的慰藉,更寄托了对团圆的期盼。桂花时节通常与中秋节相关,这个月圆人圆的日子,更增添了一份对重逢的渴望。在桂花飘香的时候,希望能与友人团圆,共品桂花酒、赏月吟诗。最后两句“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与题目“送梁汾南还,为题小影”呼应,是全词最动人的部分。刚刚画好的小像笼罩在袅袅升起的淡淡香烟之中,纳兰性德细细观察许久,却仍感到不满意。妙手丹青也无法绘出他心中的离伤与思念,“一片伤心欲画难”更是点明了这种难以言说的哀愁,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的上片从一年来聚少离多的无奈起笔,进一步加深了此次送别的悲伤之情。第三、四句遥想别后情景,以相聚时的欢乐来对抗别后的孤独寂寞,既有深情,又绘景致,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下片起始处殷勤叮咛,约定重逢的时间,情意绵绵。结尾处,词人独自对着好友的小像以慰藉相思,却从中看到满面风霜,感受到“一片伤心”,表达了对好友坎坷遭遇的无限同情与深切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送荪友》

下一篇:清·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