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lěng
xiāng
yíng
biàn
hóng
qiáo
mè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lěng
xiāng
yíng
biàn
hóng
qiáo
mèng
mèng
jiào
chéng
jiā
yuè
shàng
táo
huā
xiē
chūn
hán
yàn
jiā
kōng
hóu
bié
hòu
shuí
néng
cháng
duàn
tiān
àn
sǔn
sháo
huá
chá
yān
tòu
shā

译文

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帘栊间燕子静静地栖息。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伤。青春匆匆逝去,一缕苦涩的茶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逐句剖析

"冷香萦遍红桥梦":梦中与心爱的她在清香弥漫的红桥上相伴,

# 冷香萦遍红桥梦:“冷香”二句:谓梦中在红桥上清香弥漫,与她相伴,而梦醒后又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冷香:指清香之花气。红桥:桥名,在江苏扬州,明崇帧时建。为扬州游览胜地之一。

"梦觉城笳":而梦醒后却听到城头传来的胡茄呜咽的悲鸣。

"月上桃花":风停雨歇,一地残落的桃花润染着如水的月色,

"雨歇春寒燕子家":帘栊间燕子静静地栖息。

"箜篌别后谁能鼓":一别之后,箜篌空悬,等不到再能弹奏起的人,

# 箜篌: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名。又分竖箜篌与卧箜篌两种。

"肠断天涯":不禁黯然神伤。

# 肠断:形容极度悲痛。

"暗损韶华":青春匆匆逝去,

# 暗损韶华:谓美好的青春年华暗暗地消耗了。韶华:美好的光阴,比喻青年时期。

"一缕茶烟透碧纱":一缕苦涩的茶烟钻透碧纱。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 碧纱:绿纱灯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通过对春夜景物的细腻刻画,将词人内心的愁思婉转道出;下阕则直抒胸臆,倾诉离别后无处排遣的思念之情。全篇将现实与梦境交织,营造出一个超脱现实的怀思之境,深切表达了词人因爱人离去而郁结于心的怅惘与哀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创作于康熙十六年(1669年)之前,是纳兰性德随驾康熙帝巡行边塞期间所作。词人身处潇潇夜雨之中,辗转难眠,既感青春易逝,又深深思念已经离去的恋人,因而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伤之情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相思词。此词以春夜梦醒后的孤寂与别后物是人非的凄凉为背景,抒发了词人对离去的爱人的刻骨相思,以及韶华空逝、幽独难遣的怅惘哀愁。

2. 写作手法

白描:词中运用白描手法简练勾勒春夜景物,“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仅以“冷香”“红桥”“城笳”三组意象,便勾勒出梦中与梦醒的瞬间切换。不修饰香气之“冷”、不渲染笳声之悲,却让读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的叠加中感受到孤寒。“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仅用寥寥数笔便描绘出月下桃花、雨后春寒的寂寥画面,未直接言愁而愁绪自现。直抒胸臆:“肠断天涯”以“肠断”这一极具痛感的词汇,直截了当道出思念之悲怆。不借景迂回,而是撕开裂肺之痛,将“天涯”阻隔的绝望倾泻而出。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春夜为背景,着重描绘景致。首句“冷香萦遍红桥梦”以清冷花香渲染梦境的缠绵,次句“梦觉城笳”陡转现实,城头胡笳的悲鸣打破梦境,将人拉回萧萧雨夜的孤寂中。雨声淅沥与凄凉乐曲交织,更烘托出愁绪的绵长。全片未直抒哀情,却通过白描手法勾勒出花香、冷雨、悲笳交织的春夜图景,于无声处将愁思推向更深。下片以抒情为主,抒发离别后的深切怀念。“箜篌别后谁能鼓”一句,道尽别后无人共弹的孤寂,箜篌空悬的景象暗含物是人非的怅惘。词人并非为无人弹奏而神伤,实则是因伊人远隔天涯而肝肠寸断。相思的煎熬中,青春韶华在不知不觉中消逝,唯余一缕茶烟袅袅透过碧纱,将无形的愁思凝练成具象的意象。这般孤苦情怀,既无人可倾诉,唯有付诸笔墨,于字里行间流淌出无尽哀婉。

4. 作品点评

全词通过白描手法勾勒春夜之景,语言简练而意象精准,如“冷香萦遍红桥梦”以花香暗喻梦境缠绵。下片转而直抒胸臆,以“箜篌别后谁能鼓”的诘问直指离别之痛,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为“一缕茶烟透碧纱”的寂寥画面。全篇未直言愁绪,却通过春夜雨声、胡笳悲鸣与茶烟缭绕的意象交织,层层递进地烘托出夜色愈深、思念愈浓的孤寂氛围,最终以“无言以对”的沉默收束,将春夜的物理寂寥升华为心灵共振的苍茫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凄绝入神。

清词家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

# 这又是一首伤离念远之作。上景下情。景象的描绘由虚到实,虽未言愁而愁自见。抒情之笔又直中见曲,且再以景语绾住。其黯然伤神之情状极见言外了。

现代学者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袁枚《山行杂咏》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