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巳重阳前三日":丁巳重阳的前三个晚上,
# 丁巳:即康熙十六年(1677),时纳兰性德二十三岁。
"梦亡妇淡妆素服":梦见亡妇妆着素淡身穿素服,
"执手哽咽":紧握双手,哽咽难言,
"语多不复能记":亡妇所说的话太多,无法复述下来,
"但临别有云":但是临别的时候她说:“
"衔恨愿为天上月":衔恨愿为天上月,
"年年犹得向郎圆":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亡妇从来没有学过写诗,
"不知何以得此也":不知道怎么做出这样的话。
"觉后感赋":醒来后有感做出长调。
"瞬息浮生":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
"薄命如斯":命运如此薄情,
"低徊怎忘":我怎能轻易忘怀?
"记绣榻闲时":记得当年在绣榻旁闲暇时,
"并吹红雨":我们一起看花瓣纷飞,
# 红雨:喻落花。
"雕阑曲处":在雕花栏杆曲折处,
"同倚斜阳":一同倚靠欣赏斜阳。
"梦好难留":美好的梦境难以留存,
"诗残莫续":梦中的诗句醒来后也无法续写,
"赢得更深哭一场":只落得在深夜痛哭一场。
"遗容在":梦中亡妻的面容还在眼前,
"只灵飙一转":可她像一阵迅疾的风转瞬即逝,
# 灵飙:灵峰。《宋史·乐志十》:“后只格思,灵飙肃然。”
"未许端详":没容我仔细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我想重新寻觅那梦中的景象,只觉天空一片茫茫。
# 碧落:天空,青天。杨炯《和辅先入昊天观星瞻》:“碧落三千外,黄图四海中。”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二句过片,转入梦醒后之情事。《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料短发、":料想经过一夜的辗转思念,我稀疏的头发,
"朝来定有霜":早上起来定会增添许多白发。
"便人间天上":即便我们阴阳两隔,
"尘缘未断":但尘缘并未断绝,
"春花秋叶":看到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树叶,
"触绪还伤":每一个触动思绪的事物都让我悲伤。
"欲结绸缪":本想与妻子长相厮守,
# 绸缪:缠绵的情缘。
"翻惊摇落":怎奈她如木叶般突然凋零,
# 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减尽荀衣昨日香":我也如同荀令君一样,往日的风采已消失殆尽。
# 荀衣:指荀令衣香。此处用以自喻,谓其形容憔悴,丰神不再。
"真无奈":实在无可奈何,
"倩声声邻笛":只能借这声声邻家的笛声,
# 邻笛:悲邻笛之意。
"谱出回肠":谱写出我肝肠寸断的思念。
# 回肠:喻愁苦、悲痛之情郁结于内,如肠之来回蠕动。唐彦谦《春阴》:“一寸回肠百虑侵,旅愁危涕两争禁。”此用以表示怀旧伤逝、闻笛而悲之意。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清代的词,也是一首悼亡题材的作品。它描绘了词人在梦中与亡妻相遇的情景,追忆了往昔夫妻相处的温馨时光,体现了对亡妻的深深怀念以及阴阳相隔后的痛苦与无奈。借梦境与往昔生活场景,写出了词人对亡妻的眷恋与生死相隔的哀伤。
2. 写作手法
对比:将往昔与妻子在绣榻闲坐、雕阑同倚斜阳的温馨场景,与如今妻子亡故、自己形单影只的孤寂进行对比,如“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与“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突出如今的痛苦与失落。用典:“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用的是魏晋时期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向秀路过故友嵇康、吕安的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感怀亡友,于是写下《思旧赋》。在纳兰性德的词中,借向秀闻笛思友这一典故,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之情寄托于邻笛之音。听到邻人吹笛,就如同向秀因笛声勾起对亡友的怀念一样,词人由此触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使这份思念之情的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借古事抒己情,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便是低婉悲叹,既叹亡妻早逝命途多舛,亦哀自身薄命。“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纳兰性德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将对亡妻的眷恋倾吐而出。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往昔夫妻伉俪情深,无奈妻子红颜薄命,短短三年相伴,却换来余生无尽哀思。对亡妻的思念如影随形,他忆起婚后甜蜜时光,“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曾于绣榻相依,共赏花瓣飘飞;在雕栏转角,同沐斜阳余晖。往昔的欢愉,与如今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反差,更衬出词人的孤寂愁苦。继而,词人倾诉失妻之痛,“梦好难留,诗残莫读,赢得更深哭一场。”梦中与爱妻相逢,却好梦易逝,一切化为泡影,他唯有在深夜暗自垂泪。梦中妻子音容宛在,却匆匆离去,“未许端详”,“灵飙一转”,徒增无尽悲戚。下片紧承上片,写梦醒后词人欲再寻梦境,却踪迹皆无,“重寻碧落茫茫”。悲愁煎熬下,他料想自己已添华发,“料短发照来定有霜”。尽管命运无常,痴情的他仍不甘屈服,“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即便生死相隔,尘缘仍牵系于心,春花秋叶皆能勾起伤痛。曾经渴望白头偕老,妻子却如木叶飘落,令人肝肠寸断,他也因此“减尽荀衣昨日香”,形容憔悴。词末“真无奈,倚声声邻笛,谱出回肠。”于愁绪中,词人发出无奈叹息。“邻笛”用典,魏晋向秀闻邻人吹笛,感怀亡友作《思旧赋》,而词人此刻,亦谱写着这般断肠心曲。
4. 作品点评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乃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之作,满溢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全词跌宕起伏,婉转低回,哀怨悱恻,动人心弦。
# 词人怀念亡逝的妻子,心情十分痛苦。他叹息妻子寿命太短,回忆过去在一起时的恩爱生活,叙述丧妻后自己的苦恼。他对着妻子的遗照,似乎觉得灵风飘动,思路便越走越远,他想到天上去找她,又想到她在阴间或许也苍老了,他想到即使在人间天上,两情如一,但眼前人亡物在,触景伤情。这首词,感情真挚,缠绵悱恻,凄婉动人,但也过于哀伤了。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 苏轼《江城子·记梦》是记梦中相见之词。性德这词,也说“梦好难留”,不是说梦,而是指过去团圆日子,即“记绣榻闲时”四句所写的情景,一去不返。全词都是就醒时说。情词深挚,可与前面几首参读。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钱仲联《清词三百首》
# 此词有序,观之知是容若于丁已重阳前三日梦见亡妻后感赋而作。
现代作家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
# “碧落”重逢,原是水月空花之想,苦忆转为短梦,聊胜虚幻之求,然而最终也只是“赢得更深哭一场”而已。词境惨淡,词心戚戚。
清文学研究专家严迪昌《清词史》
下一篇:清·郑燮《江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