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jiàn
huān
·
·
huā
mè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luò
huā
mèng
shè
yān
wēi
yòu
shì
yáng
qián
xià
xiǎo
lóu
西
chóu
xiàn
xiāo
shòu
jìn
yǒu
shuí
zhī
xián
jiāo
lóng
yīng
niàn
láng
shī

译文

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室中麝兰飘香,红日坠向小楼之西。无限忧愁,使闺中人容颜消瘦,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逐句剖析

"落花如梦凄迷":落花如烟似梦,凄婉迷茫,

# 凄迷:形容落花凋谢零落的样子。

"麝烟微":室中麝兰飘香,

# 麝烟:焚烧麝(shè)香所散发的香烟。麝烟即点燃麝香所散发的烟。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室内放一丁点儿,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

"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红日坠向小楼之西。

# 潜下小楼:指太阳已经落到小楼偏西的地方。

"愁无限":无限忧愁,

"消瘦尽":使闺中人容颜消瘦,

"有谁知":可没人知道她的忧伤?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闲来无事调弄鹦鹉,教它诵念情郎赠我的诗章。

# 闲教玉笼鹦鹉:此句化用前人意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这首词并未进行过多铺陈,仅凭借对闺中人教鹦鹉念诗这一细微情节的勾勒,就将思妇内心的情愫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整首词综合运用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塑造出一位被伤春情绪萦绕、满心都是对远方之人思念的闺中女子形象。无论是对境界氛围的渲染、动作神态的描绘,还是对心理物态的刻画,都生动鲜明、细腻入微,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充分展现出纳兰性德高超的作词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作。康熙十三年(1674年),年仅20岁的纳兰性德,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喜结连理。这场婚姻,不仅是两个家庭的联姻,更是纳兰性德情感世界的全新开篇。婚后,纳兰与卢氏夫妻二人相处极为融洽。他们在生活中相互陪伴,于庭院间漫步闲谈,在书房里吟诗作词。卢氏温婉聪慧,才情出众,能与纳兰性德在精神上深度共鸣,二人情感笃深,琴瑟和鸣,度过了一段充满甜蜜与温馨的美好时光。彼时,正沉浸在热恋与新婚幸福中的纳兰性德,满怀深情,挥笔写下《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词中虽未直白地倾诉对卢氏的爱意,却通过对闺中场景的细腻描绘,含蓄地展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纳兰性德沉浸在爱情中的甜蜜与对爱人的眷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闺怨诗。词作描绘了落花凄迷、麝烟微弱、夕阳西下的景象,展现出主人公愁绪无限、身形消瘦的状态,通过描写她教鹦鹉念郎诗的细节,表达了其孤独寂寞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烘托:通过描写落花、麝烟、夕阳等环境元素,营造出暮春时节凄清、孤寂的氛围,烘托出少女内心的愁绪。如“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以落花、渐燃尽的麝香、西下夕阳这些景象,渲染出时光流逝、韶华不再的伤感,强化少女的愁思。直抒胸臆:下片第一句“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直接抒发少女内心无尽的愁绪,塑造出愁容满面、消瘦憔悴的女子形象。对比:将曾经情郎亲口念诗与如今教鹦鹉念诗的情景进行对比,突出少女如今的孤独与无奈,让情感上的心酸之感更加强烈。环境描写:“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可知这位闺中女子看着园内纷飞的落红,一直到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加上韶华即逝,本就没有积极向上的气象,加上少女心中思念无限,愁绪更是强烈。从“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的“又”字可知少女已经不止一次在夕阳西下之中凝望落花飘零,也可知她心中愁思点点的情况亦不止一次地出现过,这种愁日复一日地在暮春的夕阳中积累着,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长,说不清也道不明。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暮春之际的残败之景。曾经满树争艳、肆意绽放的繁花,如今已悄然凋零。枝头仅存的几朵残花,在微风中瑟瑟发抖,那飘落的花瓣似蝶般蹁跹飞舞,置身此景的少女,只觉仿佛坠入一场虚幻之境,然而这梦境却萦绕着丝丝缕缕的凄清与迷惘,叫人无端神伤。纳兰以“麝烟微”这一细腻笔触,巧妙地暗示时间的悄然流逝。随着麝香缓缓燃尽,再看“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不难知晓,这位闺中少女就这般静静伫立,凝视着园内纷飞的落花,从白昼直至傍晚。夕阳西沉,本就带着几分落寞,而青春韶华也如这春日般渐渐消逝,这般情境,本就难有蓬勃朝气。加之少女心中情思绵绵,对远方之人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愁绪更是浓烈得化不开。“又”字藏着千般情绪,意味着少女已不止一次在这落日余晖中,望着落花纷飞暗自伤神,心中的愁思也一次次涌上心头,日复一日,在暮春的夕阳里层层堆叠,愈发深沉,愈发悠长,难以言说,也无从排解。下片起笔,纳兰毫不掩饰,直接将少女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袒露在读者眼前,一个满脸哀愁、无心梳妆、身形消瘦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为了驱散心中无尽的哀愁,少女灵机一动,闲暇之时便教玉笼中的鹦鹉吟诵情郎为她所作的情诗。这一举动,虽能短暂地慰藉她的心灵,让愁绪稍得缓解。可当教完鹦鹉念诗,周遭重归寂静,留下的只有更深的空虚与无奈。曾经,那些饱含深情的诗句,是情郎在她耳畔轻声吟诵,满是爱意与温柔;如今,念诗的却变成了一只全然不解其中深意的鹦鹉,两相对比,怎不让人感到心酸与怅惘。

4. 作品点评

纳兰性德的这首《相见欢》中词人别出心裁地站在女子的立场展开创作。随着他的笔触游走,词里女子感怀春日将逝、思念远方之人的情绪,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全词虽短小精悍,却有着小说般的精巧布局。词人用细腻的笔法,将情感层层铺陈,读起来余韵悠长,令人回味。它的高明之处,在于表意极为含蓄。再细品这仅仅三十六字的小令,环境、心理、动作描写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每一笔都生动鲜活、细腻入微,充分展现了纳兰性德深厚的文字功底。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写楼头思妇的愁闷。落花如梦,春天过去了;夕阳西下,一天又过去了。她一直在孤独地等待。闲得无聊,便教鹦鹉念他留下的诗。最后一句,生动地表现出思妇的心理状态。

近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嘉纪《煎盐绝句》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赤枣子·风淅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