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寒中酒敲窗雨":乍暖还寒的天气下着小雨,
# 中酒:犹酒酣,非醉非醒之状态。
"残香细袅秋情绪":酒醉后残存的余香似乎也在模仿着秋天的伤感情绪。
# 残香:残存的余香。
"才道莫伤神":果然是在怀念远方的人啊,
"青衫湿一痕":连眼泪都把青衫湿润了。
# 青衫:古代学子或官位卑微者所穿的衣服。
"无聊成独卧":相思之情不胜愁苦,我一个人孤枕而眠,更觉烦闷无聊,
"弹指韶光过":弹指间,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 韶光:美好的时光,此处指春光。,弹指:指极短的时间,本为佛家语。
"记得别伊时":还记得当初和你分别时,
"桃花柳万丝":桃花千树、杨柳依依的画面,这一切多么令人怀念又惆怅啊。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人题材的词。它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春日与伊人离别后,词人的相思情景与无聊情绪,细腻刻画人物心理,表达了苦苦相思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全词未过多雕琢修饰,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景物与情感,用“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词汇,便生动呈现出词人所处的环境与彼时凄苦的心境。对比:“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次句描写秋景秋情,与“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的春日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营造出清冷、孤寂、伤感的氛围,后者展现出明媚、美好、充满生机的画面,通过季节和氛围的对比,凸显出词人当下的落寞与对往昔的怀念。
3. 分段赏析
上片“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开篇词人便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一幅凄苦画面。新寒时节,秋雨敲窗,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中酒”即醉酒,词人借酒消愁,可见愁绪之深。香炉中残香袅袅,更添几分落寞。这两句通过“新寒”“敲窗雨”“残香”意象,从触觉、听觉、视觉多维度,将词人彼时的凄苦心境展露无遗。秋风秋雨的萧飒,搅乱词人愁怀,使其如醉如痴。“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词人试图宽慰自己莫要过度伤神,然而泪水却已悄然打湿青衫。此句点明愁绪根源是思念心上人,将思念之苦直白呈现。“酒”“雨”“烟”景物组合,构成凄残景象,生动展现出抒情主人公愁肠百结、泪洒衣衫的状态,充分表达出其深沉的思念。下片“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词人因思念而倍感无聊,只能独卧,感慨时光如弹指般飞逝。即便韶光易逝,思念却从未消减,依然清晰记得与伊人分别时的情景。“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笔锋陡然一转,从当下的孤寂无聊切换到回忆中春日分别的场景。眼前浮现出春意融融、桃红柳绿的画面,彼时的情意缠绵与当下的“新寒”“窗雨”“泪痕”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情感,以反常且意外的感受展现感情起伏变化。词人巧妙运用这一手法,使思念之情更为浓烈,也让读者更深刻感受到其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的眷恋。
4. 作品点评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是纳兰性德词作作品。全词情思翻转跳宕,上片由当下凄苦秋景引发相思,下片在孤寂与回忆间切换,屈曲有致。此词体现了纳兰性德婉约词风的精髓。其情感真挚,源于切身感悟,使作品具有感染力。
# 这词也是写思念之苦。秋雨敲窗,拥衾醉卧,想到春天分手时的情景,更是柔肠寸断。“才道莫伤神,青衫有泪痕”。诗人才对自己说:不要黯然神伤,应该放开怀抱,岂料在不知不觉间又泪湿青衫。这两句,把伤心人的心理状态绘写得很细腻。
现代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天骥《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上一篇:清·高鹗《苏幕遮·送春》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眼儿媚·咏红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