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屑西风弄晚寒":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
# 骚屑:风声。汉刘向《九议·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王逸注:“风声貌。”唐高适《酬李少府》:“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
"翠袖倚阑干":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
"霞绡裹处":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
# 霞绡: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
"樱唇微绽":花朵微微绽放了些,
"靺鞨红殷":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 靺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
"无恙是朱颜":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
"玉墀争采":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
# 玉墀争采:玉墀三句:谓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种植了红姑娘,宫中女子争相采摘,又争相插戴。玉挥,宫殿前的石阶。玉墀,女子之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
"玉钗争插":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
"至正年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 至正:元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第三个年号(前二年号为元统、至元),即公元1341一1367年。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词。通过描写红姑娘花的美丽姿态,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和今昔变迁的喟叹。
2. 写作手法
对比: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3. 分段赏析
上片“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词人勾勒出在萧瑟西风里,红姑娘花的绿叶似翠袖斜倚栏杆的画面,营造出清冷中带着灵动的氛围。“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则运用比喻修辞,把花冠比作轻薄艳丽的霞绡,花瓣比作娇俏的樱唇,花色比作色泽殷红的靺鞨宝石,细腻地描绘出红姑娘花的艳丽娇美,给读者带来鲜明的视觉冲击。下片“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词人笔锋陡然一转,从对花的描摹转入对历史的感慨。“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发出对往昔宫廷旧事的追问,如今红姑娘花容颜依旧,可朝代已改,人事全非。“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忆起至正年间宫廷里女子们争抢着采摘红姑娘花、插于玉钗的热闹情景,与当下的寂静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出历史的沧海桑田,蕴含着词人对时光流转、朝代兴衰的深沉喟叹。
下一篇:清·龚自珍《湘月·天风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