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残阳下小楼":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
"朱帘斜控软金钩":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 斜控:斜斜地垂挂。控,下垂、弯曲貌。
"倚栏无绪不能愁":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 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栏:一作阑。
"有个盈盈骑马过":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
# 盈盈:谓仪态美好。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盈,与“赢”同,容貌之意。
"薄妆浅黛亦风流":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
# 风流:指动人的风韵。,薄妆浅黛:指妆容淡雅。浅黛(dài),谓眉画的浅淡。
"见人羞涩却回头":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这是一首词,也是写偶遇佳人场景的抒情词。描绘了词人在残阳下的小楼倚栏,本无情绪却生出淡淡愁绪,此时偶遇一位身姿曼妙的女子骑马而过,她妆容浅淡却难掩风情,见到陌生人时羞涩回头,体现了邂逅瞬间的微妙情愫与美好画面。
2. 分段赏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描写得清新可人,纳兰词大多饱含伤情悲切之意,此词却是其中少见的亮色篇章。上片融情于景,尽显女子兴致索然之态。首句点明时间为黄昏,夕阳缓缓西下,朱帘斜斜地垂落在柔软的金钩上,透着几分慵懒与随意。“倚阑无绪不能愁”描述了女子倚靠栏杆,百无聊赖,却又难以抑制心中愁绪的模样。这三句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的画面,巧妙地为下片女子骑马出游的情节做了铺垫。下片聚焦于一个生活小场景,同时抓住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一位怀春且羞怯的闺中女子形象。“有个盈盈骑马过”充满清新之感,“盈盈”二字用来形容女子,生动贴切得恰到好处。“薄妆浅黛亦风流”进一步凸显出她的迷人风姿,“薄”“浅”描绘其妆容,“亦”字表明她无需过多修饰便已十分动人。末句“见人羞涩却回头”,捕捉到了少女极为细微、几乎难以察觉的一个动作,仅寥寥几笔,就将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涩的复杂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与原本略显压抑的夕阳、小楼、斜帘、金钩以及女子无聊的心绪,共同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面,读起来韵味十足,让人回味无穷。
3. 作品点评
纳兰词大多透着伤情悲切,而这首《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却清新动人,宛如一抹难得的亮色。词中运用叙事手法,正所谓“词多用以抒情,或直抒内心感慨,或借助意象表达 ,叙事之作颇为少见”,因此它更显奇妙独特 。
# “性德曼殊翘楚,今人有论其之“民族特色者”,每举《浣溪沙》:“有个盈盈骑马过”为论,盖以女子骑马为满俗也。然“吴姬十五细马驮”,见太白诗;“骑马佳人卷画衫”,见卢延让诗;妇人骑乘乃古来常事也,非必满族。又尤侗《女冠子·美人骑马》:“春芽拥翠会,香汗发红潮。辔儿跑不住,抱鞍桥。”焉可认尤侗具'满族特色"耶!”。
现代当代学者、纳兰词研究专家赵秀亭《纳兰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