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shí
nián
lái
duò
shì
jiā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2
shí
nián
lái
duò
shì
jiān
chuī
huā
jiáo
ruǐ
nòng
bīng
xián
duō
qíng
qíng
ā
shuí
biān
chāi
xié
dēng
yǐng
bèi
hóng
mián
fěn
lěng
zhěn
hán
piān
xiāng
kàn
hǎo
chù
què
yán

译文

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逐句剖析

"十八年来堕世间":你像仙子一样流落世间十八年,

# 十八年:结婚时候纳兰妻子卢氏刚好十八岁。

"吹花嚼蕊弄冰弦":你吹花嚼蕊,多才多艺,品性高洁,尤其擅长弹奏琵琶,寄托冰清玉洁的情怀。

# 冰弦:琴弦。据《太真外传》,拘弥国琵琶弦,为冰蚕丝所制。,吹花嚼蕊:反复推敲声律、词藻。

"多情情寄阿谁边":现在你把多情的心灵托付给了“我”。

"紫玉钗斜灯影背":在朦胧迷离的灯影里,你头上玉钗斜横,

# 紫玉钗斜灯影背:紫玉钗,辞出蒋防《霍小玉传》。灯影背,汤显祖《紫钗记》:“烛花无赖,背银缸、暗擘瑶钗。”

"红绵粉冷枕函偏":娇美的面庞上轻施淡妆,斜倚在枕函边上。

# 枕函:古以木或瓷制枕,中空可藏物,因称枕函。,红绵:周邦彦《蝶恋花》词:“泪花落枕红棉冷。”

"相看好处却无言":“我”只能脉脉地欣赏着你的美丽,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阕勾勒出妻子的才情出众与娇俏可人;下阕刻画其绝美容颜及夫妻相处的温情片段,字里行间满是对爱妻卢氏的疼惜与褒扬。全篇清雅灵动,将妻子的绰约风姿描摹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乃纳兰为爱妻卢氏所作。当是康熙十三年(1674年)纳兰与卢氏新婚之际,彼时卢氏正值碧玉年华,恰为十八,与词中“十八年来堕世间”一句暗合无间,于是纳兰性德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夫妇的新婚画面的词。通过描绘主人公年已十八、涉世数载的人生轨迹,以及刻画妻子娇俏动人的容颜与夫妻相处的温馨场景,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爱妻的疼惜眷恋与由衷赞誉。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便点明主人公年方十八,已在尘世中历经数载春秋。纳兰于此处巧妙运用东方朔之典故,此典既凸显了“十八年”光阴之珍贵难得,又暗喻主人公即将结束如岁星般悠然自在的生活,“堕”入这烟火人间。然而,此乃命中注定之事,主人公唯有借一声声叹惋与吁惜,聊以慰藉这既定的命运。况且,主人公素来喜爱“吹花嚼蕊”,甚至“弄冰弦”,却只能孤身一人,故而发出“多情情寄阿谁边”的感慨,也在情理之中。下片则描绘了新婚之夜的动人场景。头戴紫玉钗的佳人,愈发显得娇艳动人。提及紫玉钗,便牵扯出一则故事。据唐蒋防《霍小玉传》记载,此紫玉钗原是霍王小女欲佩戴之饰,价值万钱,却不知何故遗失,令人费解,最终竟被制作此钗的老人认出。在此,紫玉钗如何遗失、又如何复得,皆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其“值万钱”,何其珍贵!如此珍贵之物配佳人,足见佳人之尊贵、娇媚。而最动人之处,在于末句“相看好处却无言”,佳人与“我”皆情到深处,一切尽在不言中。

3. 作品点评

词人用字之精妙,令人拍案叫绝。首句“堕”字,精准传达出主人公复杂的心境;次句“弄”字,亦以细腻笔触勾勒出人物情态。下片“冷”字,更是将主人公端坐良久、情思深沉之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多情情寄阿谁边”的诘问,在下片中寻得绝妙回应。回首“十八年”尘世沉浮,“堕”入人间的命运究竟是福是祸,实难评判,但“相看好处却无言”的默契,或许已道出答案——福泽更胜一筹。由此足见主人公心智早熟,对尘世沧桑的体悟,因玉人的到来而化作“无言”的深意。这世间事本就变幻无常,更何况是这短暂而珍贵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饮水词》有云“吹花嚼蕊弄冰”,又云“乌丝阑纸娇红篆”。容若短调,轻清婉丽,诚如其自道所云。

清词人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王士祯《高邮雨泊》

下一篇:清·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