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án
·
·
bái
jīng
biāo
dōng
bà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bái
jīng
biāo
dōng
bàn
jiě
ān
zhèng
zhí
hūn
luàn
bīng
liú
máng
máng
piàn
chóu
shāo
hén
kōng
wàng
jiǎo
gāo
chéng
shàng
míng
jìn
cháng
ān
xīn
chóu
wèi
lán

译文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逐句剖析

"白日惊飚冬已半":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

# 白日惊飚冬已半:一作“惊飙掠地冬将半”。惊飚: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解鞍正值昏鸦乱":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群鸦乱飞。

# 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

"冰合大河流":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

# 冰合大河流: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茫茫一片愁":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烧痕空极望":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

# 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鼓角高城上":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

# 鼓角高城上: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明日近长安":明日即将抵京,

#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愁未阑":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 客心愁未阑:游子的愁思没有尽头。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阑:残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词人归程展开。上片描绘白日深冬归程景象,“惊飙掠地”“冰合大河”,勾勒出雄浑壮阔却又凄冷的画面,借景抒发内心愁绪。下片景致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继续渲染昏暗凄然氛围,“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则直白点明虽归程渐近,但愁绪难消。写作手法词人善用借景抒情,以景衬情,如用壮阔而昏暗之景烘托内心复杂愁情;语言风格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却又于悲壮中见风度。该词是纳兰性德词作作品,充分展现其细腻情感与抒情技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由清代纳兰性德创作。一说,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纳兰性德奉康熙之命觇梭龙(地名,在今黑龙江境内),此行路途遥远,塞外环境恶劣,在完成任务后的归途中,词人目睹“惊飙掠地”“冰合大河”塞外冬景,内心触动,有感而发写下此词,抒发归途中的复杂愁绪。另一说,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纳兰性德扈从康熙东巡,在归途之中,看到沿途昏暗凄然之景,加之长期扈从伴驾,身不由己,内心满是漂泊与愁苦之感,于是创作此词以寄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羁旅题材的词。词中通过描绘“惊飚掠地”“冰合大河”冬日塞外景象,以及“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的旅途风光,营造出昏暗凄然又雄浑壮阔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在归程中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旅途奔波的感慨。词中景中含情,尽显词人百转千回的愁绪与真实内心感受。

2. 写作手法

化用:“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化用“日近长安远”典故。原典故多表达向往帝都而不得的感慨,此处作者以“近长安”却“愁未阑”,反用其意,写出虽即将抵达京城,却因种种羁旅愁思、身世之感,愁绪仍未消散。

3. 分段赏析

上片“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开篇点明时令与场景,“惊飚”一词生动勾勒出冬日狂风肆虐之态,营造出凛冽萧索氛围。词人解鞍休憩,恰逢昏鸦乱飞,以动衬静,更显旅途孤寂。此句炼字精准,“惊”字强化风之猛烈,“乱”字绘出昏鸦纷扰之状,使画面极具冲击力。“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从听觉转至视觉,描绘大河冰封之壮阔景象,“冰合”写河流冻结之态,“茫茫”状视野之辽阔与心境之茫然。景中含情,借雄浑冬景烘托出词人内心如冰般凝重、如茫茫大河般无尽的愁绪,情景交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下片“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从空间上延伸画面,极目远眺,野火烧过的痕迹映入眼帘,暗示旅途的荒凉;高城之上鼓角声隐约可闻,增添了几分紧张与沧桑之感。词人借景抒情,传达出内心的复杂情绪。“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化用谢朓诗句,表面写归程渐近,实际却强调愁绪未消。“愁未阑”直白点明主题,表明奔波劳苦虽即将结束,但内心愁思依旧,言简意赅却意味深长,将词人羁旅漂泊的愁苦与对人生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为全词画龙点睛,深化了主旨。

4. 作品点评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是纳兰性德词作作品。词中以昏暗凄然之景为基调,“惊飚掠地”“冰合大河”描写,既营造出雄浑壮阔的塞外氛围,又饱含深沉愁绪,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上,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却又不失婉约细腻,“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直白质朴却又将愁情抒发得百转千回,尽显纳兰词情真意切的特点。该词展现了纳兰性德的创作水准,其对羁旅愁绪的细腻刻画,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词基调低沉。景物一如既往的萧瑟苍茫,客心一如既往的愁情满怀。而这不能用近乡情怯来草草解释。“客心愁未阑”给词作赋予了更深的意蕴,颇得含蓄之旨。

现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徐灿《菩萨蛮·秋闺》

下一篇:清·黄景仁《春兴(夜来风雨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