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肯寻诗便有诗":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
# 但肯:只要肯。
"灵犀一点是吾师":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
# 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夕阳芳草寻常物":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
"解用都为绝妙词":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 解用: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句“但肯寻诗便有诗”,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歌创作的主动性。诗人认为,只要人们肯用心去寻找、去挖掘,诗歌的灵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这里,“但肯”二字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表明诗歌创作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创作者主动地去探寻和感悟。次句“灵犀一点是吾师”,这句诗强调了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关键作用。诗人将灵感比作“灵犀一点”,意味着那种微妙、难以言传的灵感是诗歌创作的导师和源泉。这句诗鼓励诗人在创作中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后两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歌创作的素材与技巧。诗人指出,夕阳、芳草这些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只要诗人能够巧妙地运用它们,就能够创作出绝妙的诗句。这里,“寻常物”与“绝妙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平凡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艺术处理能力。同时,这句诗也揭示了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理:即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平凡的事物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