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n
xìng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3
dàn
kěn
xún
shī
biàn
便
yǒu
shī
líng
diǎn
shì
shī
yáng
fāng
cǎo
xún
cháng
jiě
yòng
dōu
wéi
jué
miào

译文

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逐句剖析

"但肯寻诗便有诗":只要肯下功夫,就能做出好诗,

# 但肯:只要肯。

"灵犀一点是吾师":这种创作是没有老师的,凭借的只是瞬间的灵感。

# 灵犀一点:作者论诗重“性灵”,此即指性灵。旧说犀牛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见《汉书·西域传赞》颜师古注。唐·李商隐《无题》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夕阳芳草寻常物":夕阳、花草这样的普通景色,

"解用都为绝妙词":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 解用:都会因为灵感触发下的灵活运用而成为绝妙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遣兴(其七)》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首句便直截了当地点明主旨,意在表明只要人们怀揣着寻觅之心,用心去探索、去发掘,诗歌便会如泉水般自然流淌而出;第二句着重强调了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关键作用,它是点燃创作火花的奇妙力量;而后两句则指出,哪怕是夕阳、芳草这类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只要诗人拥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技巧,也能够将它们幻化成绝美的诗句。整首诗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炽热情感与执着追求,还深刻揭示了创作灵感的无比重要性,以及题材选择与运用方面的精妙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但肯寻诗便有诗”,这句诗直接点明了诗歌创作的主动性。诗人认为,只要人们肯用心去寻找、去挖掘,诗歌的灵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这里,“但肯”二字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表明诗歌创作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创作者主动地去探寻和感悟。次句“灵犀一点是吾师”,这句诗强调了灵感在诗歌创作中的关键作用。诗人将灵感比作“灵犀一点”,意味着那种微妙、难以言传的灵感是诗歌创作的导师和源泉。这句诗鼓励诗人在创作中要保持敏感和开放的心态,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并将其融入诗歌之中。后两句“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诗歌创作的素材与技巧。诗人指出,夕阳、芳草这些在自然界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只要诗人能够巧妙地运用它们,就能够创作出绝妙的诗句。这里,“寻常物”与“绝妙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平凡事物的独特视角和艺术处理能力。同时,这句诗也揭示了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原理:即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诗人通过艺术的手法,将平凡的事物升华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菊花新·用韵送张见阳令江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