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又听城头角":黄昏时分又听到城头传来号角声,
"病起心情恶":病中的我勉强坐起,心情不佳。
"药炉初沸短檠青":药刚刚煮沸,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
# 短檠:矮灯架,借指小灯。
"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快要烧尽的熏香散发半缕青烟,又勾起无限伤感。
# 残香:矮灯架,借指小灯。
"多情自古原多病":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
"清镜怜清影":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
# 清镜怜清影:谓揽镜自照,看到那清瘦的形影着实令人怜惜。清镜,即明镜。清影,清瘦之形影。
"一声弹指泪如丝":读一句你的《弹指词》,泪水突然滑落,
# 一声弹指泪如丝:此言吟唱一声《弹指词》便伤心得泪下如丝。弹指,此指顾贞观之《弹指词》。
"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拜托东风不要把我在病中对你的思念诉与你知道。
# 玉人:对所爱者的爱称。张先《菩萨蛮》:“玉人又是匆匆去,马蹄何处垂杨路。”,休遣:暂时释放。,央及:恳请、请求。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友之作。通过病中黄昏、药炉残香等日常细节,写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语言直白却情意绵长,展现了纳兰性德重情多感的性格特点。
2.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多情自古原多病”直接点明病因,而“一声弹指泪如丝”更以“泪如丝”的夸张表达,赤裸展现内心脆弱,体现纳兰词率真风格。用典:“一声弹指”原指顾贞观词集《弹指集》,作者在此以友人著作代指其人,既暗示思念对象,又通过"泪如丝"的强烈反应,表达对挚友刻骨铭心的牵挂。
3. 分段赏析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开篇以黄昏城角声为背景,直接点明病中孤寂心境。“又”字暗示角声频听、病久难愈的困顿,“恶”字直白道出情绪低落,为全词奠定沉郁基调。药炉沸声与青灯残香的日常细节,烘托出多情人病榻独对的凄凉。“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通过煎药青灯与残香缭绕的具象描写,展现病中琐碎生活场景。“无那”(无奈)与“恼”字联动,将残香拟人化,仿佛连细微气息都在撩拨愁绪,凸显敏感多思的性情特质。“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化用“多情多感仍多病”典故,以自嘲口吻道出情志与疾病的关联。揽镜自照的动作,暗示对容颜憔悴的怜惜,“清”字双关,既指镜面澄澈,又暗含身影孤清,物我互映中见出缠绵病榻的幽独。“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末句“弹指”暗指顾贞观《弹指词》,将抽象思念具象为弹指声催泪的戏剧性场景。“央及东风”的拟人笔法,既显哀求之恳切,又含消息封锁的无力感,在矛盾心理中收束全篇,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纳兰词作向来以缠绵婉约见长,这首词亦不例外。全篇文辞清丽,寓深意于浅语之中,堪称直写性灵之典范。其语言平易近人却韵律悠扬,既朗朗上口又意境深远,将词人"率真自然"的创作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 思致深细而出语浅近。纳兰主张词要抒写‘性灵’,又当有风人之旨。而其作法上有的可借兴象、有的可直抒胸臆。该词就是直抒胸臆的一首佳作。词虽显率露,但不失情真境婉,很有稼轩词的风调。玩词意,此篇像是写给好友顾贞观的。
现代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上一篇:清·魏源《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下一篇:清·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