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五更风":窗外吹来五更的寒风,
"消受晓寒时节":这寒冷的早晨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
"刚剩秋衾一半":独自孤眠,秋夜冰冷的被子多出了一半,
# 秋衾:秋夜冰凉的被子。,剩:与“盛”音意相通。《词综·卷十·〈李甲·过秦楼〉》:“当暖风迟景,任相将永日,烂漫狂游。谁信盛狂中,有离情忽到心头。”此“盛”犹“剩”字,多频之义。
"拥透帘残月":我拥着被子坐起来,望着窗外的残月回忆往昔。
"争教清泪不成冰":怎么能使清泪不长流至结冰呢?
# 争教:怎教,怎么才能。
"好处便轻别":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把离别的事放在心上。
# 好处:欢合情浓之时。
"拟把伤离情绪":这因离别而感伤的心绪,
# 拟把:打算把。
"待晓寒重说":还是留到天亮以后再去想吧。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题材的作品。词中描绘了帘外五更寒风、晓寒、残月等景象,展现出词人在妻子离世后,独自拥衾面对残月的孤独画面。上片借景抒情,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下片直抒胸臆,表达了因与妻子轻易离别而生的无尽悲痛,以及难以消解的伤离情绪,体现了词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与爱情消逝后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通过描写五更的风、晓寒、秋衾、残月等凄清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在妻子离去后内心的孤独与哀伤。直抒胸臆:下片“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直接表达了词人因与妻子轻易离别而产生的极度悲伤之情,以及想在这晓寒之际倾诉伤离情绪的内心感受,情感真挚强烈。
3. 分段赏析
上片:“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刚剩秋衾一半,拥透帘残月”,开篇描绘五更寒风、晓寒的环境,渲染清冷氛围。“刚剩秋衾一半”点明词人孤身一人,“拥透帘残月”则通过动作和所见之景,展现出词人在秋夜中独对残月、难以入眠的孤寂状态,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出对亡妻的思念与内心的哀伤。下片:“争教清泪不成冰?好处便轻别。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争教清泪不成冰”直抒胸臆,极言哀伤之深,泪水仿佛都要结成冰,凸显出词人因离别而承受的巨大痛苦。“好处便轻别”是对轻易与妻子离别的痛惜。“拟把伤离情绪,待晓寒重说”,表明词人想暂时放下这浓浓的伤离情绪,侧面反映出这份情感的沉重,使词人不堪其扰,情感真挚且浓烈。
4. 作品点评
《好事近·帘外五更风》是纳兰性德悼念亡妻之作,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词中以质朴直白的语言,将离别后的痛苦与思念抒发得淋漓尽致,如“争教清泪不成冰”等句,尽显哀伤之深。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深刻展现出词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体现了纳兰词婉约深情的风格特点,还探讨了爱情与离别的永恒话题,引发了有情人对于情感的共鸣与思考,在清代词坛中展现出人性与情感交织的独特魅力。
# 此篇所抒大约是与妻子乍离之后的伤感。凄厉孤单,深婉哀怨之至。
现代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上一篇:清·顾贞观《金缕曲二首(其一)》
下一篇:清·许德溥《西桥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