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īn
èr
shǒu

朝代:清作者:顾贞观浏览量:2
hàn
chá
níng
dài
shū
bǐng
chén
dōng,
jīng
shī
qiān
bīng
xuě
zhōng
zuò
píng
ān
fǒu
biàn
便
guī
lái
píng
shēng
wàn
shì
kān
huí
shǒu
xíng
yōu
yōu
shuí
wèi
jiè
lǎo
jiā
pín
yòu
cóng
qián
bēi
jiǔ
chī
mèi
rén
yīng
jiàn
guàn
zǒng
shū
fān
yún
shǒu
bīng
xuě
zhōu
xuán
jiǔ
lèi
hén
niú
tòu
shǔ
tiān
rán
ròu
jiā
néng
gòu
hóng
yán
duō
mìng
gèng
jīn
hái
yǒu
zhǐ
jué
sài
hán
nán
shòu
niàn
廿
zǎi
bāo
chéng
nuò
pàn
tóu
jiǎo
zhōng
xiāng
jiù
zhì
zhá
jūn
huái
怀
xiù

译文

寄信给远在宁古塔的吴汉槎,用这首词代替书信,丙辰年冬天,我住在京城千佛寺,在冰雪之中写下此词。你近来平安吗?即便你回来,过去经历的种种事情,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回忆!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你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孩子年幼。早就已经记不起,之前杯酒相娱的时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正直人却总是输在,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我们与寒冷的冰雪,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又能有几家呢?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你如今至少还活着。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逐句剖析

"寄吴汉槎宁古塔":寄信给远在宁古塔的吴汉槎,

# 吴汉槎: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

"以词代书":用这首词代替书信,

# 书:书信。

"丙辰冬":丙辰年冬天,

#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寓京师千佛寺":我住在京城千佛寺,

"冰雪中作":在冰雪之中写下此词。

"季子平安否":你近来平安吗?

#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便归来、":即便你回来,

"平生万事":过去经历的种种事情,

"那堪回首":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回忆!

"行路悠悠谁慰藉":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

# 慰藉:安慰之意。,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行路:过路人。

"母老家贫子幼":你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孩子年幼。

"记不起、":早就已经记不起,

"从前杯酒":之前杯酒相娱的时侯。

#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魅搏人应见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

# 魑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总输他、":正直人却总是输在,

"覆雨翻云手":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

#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冰与雪":我们与寒冷的冰雪,

"周旋久":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

#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

# 数天涯:“数天涯”二句:吴兆骞被遣戍边,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依然骨肉":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

"几家能够":又能有几家呢?

"比似红颜多命薄":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

"更不如今还有":你如今至少还活着。

"只绝塞、":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

#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

#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载包胥承一诺":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

# 廿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

#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置此札":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

# 札:信札,书信。

"君怀袖":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金缕曲二首(其一)》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为求纳兰性德搭救好友吴兆骞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以词代书之作,字里行间满溢着作者对友人吴兆骞的深切关怀,以及誓将友人营救的坚定信念。上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地为吴兆骞所处困境发声,诉说其遭受的痛苦;下片笔锋一转,转而从多方面进行安慰劝解,期望友人能振作精神,不被痛苦击垮。全词情真意切,遣词优美,既彰显了生死不渝的深厚友情,也隐晦地流露出对造成友人悲惨遭遇的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批判。其情感真挚动人,读来令人潸然泪下,艺术感染力极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顺治十四年(1657),吴兆骞参加江南乡试并中举,却不幸卷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顺治帝福临震怒,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在中南海瀛台亲自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此案中,两名主考官被处斩,17名同考官绞刑。吴兆骞身为江南才子,自幼才华出众且性格傲岸自负,他愤然拒绝复试,因此入狱。尽管礼、刑两部多次严格审讯,证实他并无舞弊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他仍被流放到宁古塔。好友顾贞观在吴兆骞充军时,曾许下全力营救的承诺,然而二十余载过去,始终无果。彼时顾贞观自己仕途不顺,在太傅纳兰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府中担任幕客,想到好友在偏远苦寒之地饱受折磨,便向纳兰性德求助,但因纳兰性德与吴兆骞素无往来,起初并未应允。康熙十五年(1676年)冬,顾贞观寓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之中念及挚友悲惨无助的处境,写下《金缕曲》二首,以词代信寄给吴兆骞。纳兰性德读罢词作,泪如雨下,感叹“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随即承诺援救吴兆骞。最终,在纳兰父子的多方奔走营救下,五年后吴兆骞得以赎身还乡。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词代书之作,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以及营救友人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廿载包胥承一诺”化用春秋时期申包胥为救楚国,立于秦庭痛哭七日七夜,终获秦国救援的典故。作者以“包胥”自比,表明自己历经二十载仍坚守对友人吴兆骞的营救承诺,借典故凸显友情的坚贞与决心的坚定。“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史记》中燕太子丹质于秦,谓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得归”的传说。作者用“乌头马角”这一不可能之事,极言营救友人的艰难,同时以“盼”字表明无论多难都绝不放弃的执着。比喻:“魑魅搏人应见惯”中以“魑魅搏人”比喻小人用卑劣手段陷害吴兆骞,以“覆雨翻云手”喻指官场小人翻弄权术的阴险,形象揭露现实黑暗,暗含对友人蒙冤的愤懑。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季子平安否?”以书信问安的口吻起笔,看似寻常却颇具深意。“季子”二字既贴合吴兆骞的姓氏,又让人联想到其才德,同时点明吴地籍贯(一说因吴兆骞有两位兄长,“季子”指其排行)。以“吴季子”比附吴兆骞,既凸显其才德令人钦敬,又因他蒙冤受屈而更添悲悯,五个字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以假设语气极写对吴兆骞痛苦经历的同情——即便此刻能归乡,往昔种种磨难也不堪回首,更何况他仍在异乡承受着这般苦楚。“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则从其不堪回首的经历中,特别点出充军关外无人慰藉的孤苦,以及母老家贫子幼的家庭困境。昔日文酒相欢的杯酒之谊,如今早已无影无踪,“记不起、从前杯酒”一句,更添物是人非的伤感。“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以“魑魅搏人”隐喻小人用卑劣手段陷害忠良,化用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诗意,道尽君子遭小人倾轧的无奈。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文字狱频发,士人动辄触讳,吴兆骞身为朝廷谪戍之人,作者既要同情其遭遇,又需避免触犯朝廷,这般表述在当时已属大胆。“冰与雪,周旋久”既扣合词题中宁古塔的地域特征,又想象好友在塞外与冰雪为伴多年,字里行间满是疼惜。上片酣畅淋漓地为吴兆骞倾诉苦难,下片则笔锋一转,转而多方劝慰,望其不为痛苦所摧。作者反用汉代王章夫妻“牛衣对泣”的典故,以“泪痕莫滴牛衣透”劝友人莫要过度伤怀,并以“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宽慰他:天涯之外仍能骨肉团聚,已胜过诸多离散之家;且有才者多命途多舛,相较之下他尚在人世,亦算幸事。但劝慰适可而止,随即又以“只绝塞、苦寒难受”呼应上片“冰与雪,周旋久”,再叹塞外苦寒之境令人堪忧。“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申包胥救楚与燕太子丹归燕的典故,誓言无论何等艰难,必如申包胥般践行承诺营救友人,情辞沉痛感人。“置此札,君怀袖”则请友人将此信珍藏,以作营救之凭证。这几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死生不渝的友情,读来令人动容落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 二词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此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三

# 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敦诚《寄怀曹雪芹》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好事近·帘外五更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