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汉槎宁古塔":寄信给远在宁古塔的吴汉槎,
# 吴汉槎:名兆骞,江苏吴江人。顺治举人,工诗文,以科场事为人所陷,于顺治十六年谪戍宁古塔(今松江省宁安县)。
"以词代书":用这首词代替书信,
# 书:书信。
"丙辰冬":丙辰年冬天,
# 丙辰: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寓京师千佛寺":我住在京城千佛寺,
"冰雪中作":在冰雪之中写下此词。
"季子平安否":你近来平安吗?
# 季子:指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儿子季札,号延陵季子,素有贤名。后常称姓吴的人为“季子”。这里代指吴兆骞。
"便归来、":即便你回来,
"平生万事":过去经历的种种事情,
"那堪回首":又怎么能够忍心去回忆!
"行路悠悠谁慰藉":昔日朋友形同陌生的路人,又有谁安慰你,
# 慰藉:安慰之意。,悠悠:关系很远,不相关。,行路:过路人。
"母老家贫子幼":你母亲年老,家境贫寒,孩子年幼。
"记不起、":早就已经记不起,
"从前杯酒":之前杯酒相娱的时侯。
# 杯酒:即杯酒言欢的缩语。
"魑魅搏人应见惯":魑魅搏人的事应该司空见惯,
# 魑魅搏人:魑魅,传说里的山林妖怪。搏人,打人,抓人。据吴兆骞子吴振臣在《秋笳集》的跋中说,吴兆骞“为仇家所中,遂遣戍宁古。”
"总输他、":正直人却总是输在,
"覆雨翻云手":覆雨翻云的小人之手。
# 覆雨翻云手: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陷害好人的阴毒小人。
"冰与雪":我们与寒冷的冰雪,
"周旋久":打交道已经很久很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劝你不要让泪水把牛衣滴透。
# 牛衣:乱麻编制的给牛保暖的披盖物。据《汉书·王章传》载,王章贫困的时侯,曾与妻子卧于牛衣上对泣。
"数天涯、":请你数一数天下的戍边人,
# 数天涯:“数天涯”二句:吴兆骞被遣戍边,其妻至戍所相陪十余年,生有一子四女。
"依然骨肉":仍旧和家人团聚二堂的,
"几家能够":又能有几家呢?
"比似红颜多命薄":比起早已冤死的红颜薄命人,
"更不如今还有":你如今至少还活着。
"只绝塞、":只是在那极远的边塞,
# 绝塞:极远的边塞。
"苦寒难受":四季冰雪的苦寒难受。
# 苦寒难受:吴兆骞《秋笳集》卷八《与计甫草书》中有:“塞外苦寒,四时冰雪。”
"廿载包胥承一诺":你在边塞已经二十年,我要像申包胥那样实现诺言,
# 廿载包胥承一诺:廿载,二十年。从1657年吴兆骞被遣戍宁古塔,到作者1676年写这首词,正好二十年。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像燕丹盼归使乌头白马生角样,一定把你营救。
# 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史记·刺客列传》索引:“丹求归,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上感于天,果然乌头变白,马也生角。
"置此札":我就以这首词代替书信,
# 札:信札,书信。
"君怀袖":请你妥善保存不要忧愁。
明末清初词人,“词家三绝”之一
顾贞观(1637~1714),清代词人。字华峰,号梁汾,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任秘书院典籍,曾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好。其工诗词,早年与吴兆骞齐名,后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词家三绝”。其词性情真挚,一往而深,其名作《金缕曲》二首被推为清词压卷之作。其他长调,亦多感慨生哀之作。其小令清隽雅怨,风骨挺秀。代表作品有《金缕曲》《石州慢·御沟为漕艘所阻》《南乡子·捣衣》等。著有《征纬堂诗》《弹指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词代书之作,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关怀以及营救友人的坚定信念,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2. 写作手法
用典:“廿载包胥承一诺”化用春秋时期申包胥为救楚国,立于秦庭痛哭七日七夜,终获秦国救援的典故。作者以“包胥”自比,表明自己历经二十载仍坚守对友人吴兆骞的营救承诺,借典故凸显友情的坚贞与决心的坚定。“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史记》中燕太子丹质于秦,谓秦王曰“乌头白,马生角,乃得归”的传说。作者用“乌头马角”这一不可能之事,极言营救友人的艰难,同时以“盼”字表明无论多难都绝不放弃的执着。比喻:“魑魅搏人应见惯”中以“魑魅搏人”比喻小人用卑劣手段陷害吴兆骞,以“覆雨翻云手”喻指官场小人翻弄权术的阴险,形象揭露现实黑暗,暗含对友人蒙冤的愤懑。
3. 分段赏析
上片首句“季子平安否?”以书信问安的口吻起笔,看似寻常却颇具深意。“季子”二字既贴合吴兆骞的姓氏,又让人联想到其才德,同时点明吴地籍贯(一说因吴兆骞有两位兄长,“季子”指其排行)。以“吴季子”比附吴兆骞,既凸显其才德令人钦敬,又因他蒙冤受屈而更添悲悯,五个字有力地领起全篇。“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以假设语气极写对吴兆骞痛苦经历的同情——即便此刻能归乡,往昔种种磨难也不堪回首,更何况他仍在异乡承受着这般苦楚。“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则从其不堪回首的经历中,特别点出充军关外无人慰藉的孤苦,以及母老家贫子幼的家庭困境。昔日文酒相欢的杯酒之谊,如今早已无影无踪,“记不起、从前杯酒”一句,更添物是人非的伤感。“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以“魑魅搏人”隐喻小人用卑劣手段陷害忠良,化用杜甫“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诗意,道尽君子遭小人倾轧的无奈。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文字狱频发,士人动辄触讳,吴兆骞身为朝廷谪戍之人,作者既要同情其遭遇,又需避免触犯朝廷,这般表述在当时已属大胆。“冰与雪,周旋久”既扣合词题中宁古塔的地域特征,又想象好友在塞外与冰雪为伴多年,字里行间满是疼惜。上片酣畅淋漓地为吴兆骞倾诉苦难,下片则笔锋一转,转而多方劝慰,望其不为痛苦所摧。作者反用汉代王章夫妻“牛衣对泣”的典故,以“泪痕莫滴牛衣透”劝友人莫要过度伤怀,并以“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宽慰他:天涯之外仍能骨肉团聚,已胜过诸多离散之家;且有才者多命途多舛,相较之下他尚在人世,亦算幸事。但劝慰适可而止,随即又以“只绝塞、苦寒难受”呼应上片“冰与雪,周旋久”,再叹塞外苦寒之境令人堪忧。“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化用申包胥救楚与燕太子丹归燕的典故,誓言无论何等艰难,必如申包胥般践行承诺营救友人,情辞沉痛感人。“置此札,君怀袖”则请友人将此信珍藏,以作营救之凭证。这几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死生不渝的友情,读来令人动容落泪。
# 华峰(作者字)《贺新郎》(《金缕曲》的原名)两阕,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两人心迹一一如见,虽非正声,亦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 二词只如家常说话,而痛快淋漓,宛转反覆,两人心迹,一一如见。此千秋绝调也。
清陈廷焯《词则·放歌集》卷三
# 二词纯以性情结撰而成,悲之深、慰之至,丁宁告戒,无一字不从肺腑流出,可以泣鬼神矣!
清陈廷焯《白雨斋诗话》
上一篇:清·敦诚《寄怀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