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biān
yǐng
luò
chū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2
biān
yǐng
luò
chūn
绿
jǐn
zhàng
juǎn
dòu
líng
nèn
shuǐ
yǎn
niè
dài
xiāng
guī
shuí
zhěng
yīng
táo
yàn
lèi
nǎo
dōng
fēng
jiù
lěi
mián
xīn
yàn

译文

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路旁女子含情脉脉,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逐句剖析

"鞭影落春堤":骑一匹骏马,驰过长堤,步步催马,鞭影横飞,我要看尽这春色的美,

# 鞭影落春堤:鞭影二句:意谓马鞭的影子投落在春堤上,鄣泥微卷,春日的水面碧绿如锦。鞭影,马鞭之影。

"绿锦鄣泥卷":骏马飞奔,马鞍两边垂障上的轻尘腾飞。

# 鄣泥:即马鞯。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泥土的东西。鄣:同“障”。阻塞,阻隔。

"脉脉逗菱丝":路旁女子含情脉脉,

# 脉脉逗菱丝:脉脉二句:谓菱丝蔓蔓,缠绕交织,仿佛脉脉含情,嫩绿的春水好像是吴姬的眼波。菱丝,即菱蔓。

"嫩水吴姬眼":目光炯炯有神,好比吴地佳丽的眼渡。

# 吴姬:指吴地的美女。,嫩水:指春水。

"啮膝带香归":我游遍全城,骑马归来,带回一缕春的芬芳,

# 啮膝:良马名。

"谁整樱桃宴":是谁主持了一场樱桃宴会,要来庆贺新科进士们。

# 樱桃宴:科举时代庆贺新进士及第的宴席。始于唐僖宗时期。后来也指文人雅会。

"蜡泪恼东风":东风徐徐,蜡烛被吹得跳跃起来,弄得它“泪流满面”,

# 蜡泪恼东风:蜡泪二句:意谓面对蜡灯烛泪伤春的意绪又油然而起,那梁上的旧巢依然,只是宿巢的却是一双新燕。

"旧垒眠新燕":去年的燕巢中钻进了新来的燕子,一切似乎如此春风得意。

# 旧垒:旧时的堡垒、营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鞭影落春堤》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春日骑马游堤的明快场景:鞭影掠过春堤,绿杨如障,春水似吴姬含情的眼眸,菱丝随波轻漾,尽显春光烂漫与词人初入仕途的畅意。下片笔锋一转,写归后参加樱桃宴的复杂心绪:踏香而归本应快意,却面对烛泪、东风、旧垒新燕,生出时光流转的感慨。词中“嫩水吴姬眼”以比喻绘景,“蜡泪恼东风”以拟人传情,“新旧垒”对比暗喻人生更迭,虽洋溢着青春意气,却已暗藏对浮世功名的淡淡疏离,体现纳兰前期词作明快与深沉交织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作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纳兰性德时年二十二岁,刚考中进士,殿试位列二甲七名,正值仕途起点。词中“樱桃宴”典出唐代新科进士庆贺之宴,词人借春日游冶与宴饮场景,既抒发少年得志的意气,亦隐含对官场应酬的微妙倦怠,为其后期词作转向深沉奠定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春日出游与宴饮的词。上片通过“鞭影”“绿障”“菱丝”“嫩水”等意象,勾勒出春堤骑马的鲜活画面,洋溢着青春朝气;下片以“樱桃宴”“蜡泪”“新燕”等场景,展现仕途初兴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功名的期待,亦有对浮世变迁的敏感体悟,借景抒情中蕴含人生哲思。

2. 写作手法

拟人:“蜡泪恼东风”赋予红烛人的情绪,“恼”字化烛泪的悲凉为对东风的“嗔怪”,别出心裁地传递词人对宴饮应酬的微妙倦怠。对比:“旧垒”与“新燕”形成时空对比,暗喻岁月更迭、新旧交替,以小见大深化人生感慨的主题。借景抒情:上阕乐景写乐情,通过春堤、菱叶等明丽意象抒发游春畅意;下阕乐景写哀情,以樱桃宴、烛影燕巢等场景暗含仕途初兴的复杂心绪,情景转换自然,含蓄蕴藉。

3. 分段赏析

上阕:春色正浓时横鞭策马,堤岸绿杨如锦障垂覆,马蹄踏处沾湿春露。词人以“鞭影”“绿障”“春堤”等动态意象,勾勒出骑马游春的鲜活场景。“菱丝映微波,轻漾吴姬楫”一句尤妙,菱叶随波摇曳如吴女划桨的轻柔姿态,“嫩水吴姬眼”以春水喻美人含情之眸,既绘景之明媚,又暗衬词人初入仕途的畅意心境,景中含情,生机勃发。下阕:“啮膝带香归”承上片游春之兴,良马踏花而归,满身余香,尽得众人艳羡。然“樱桃宴”的庆贺场景中,词人笔锋陡转:红烛流蜡如“恼恨”东风拂动,旧燕巢里新燕眠宿,“新”与“旧”的对比暗喻光阴流转、人事更迭。“蜡泪恼东风”以拟人化笔法,将烛泪的悲凉化为红烛对东风的“嗔怪”,于俏皮中见幽微心事;“旧垒眠新燕”则以自然更迭喻仕途新始,既含时光易逝的感慨,又隐含对自身“新燕”般初登官场的期许,哀而不伤,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纳兰性德的《生查子》是其前期作品,字里行间流淌着少年纳兰的蓬勃朝气与凌云壮志。而当岁月流转,深陷官场泥淖的他,笔下词作逐渐染上缱绻愁思。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巨大反差,恰似时光的刻刀,无声诉说着成长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是阕为及第后春游词,作于康熙十五年暮春。首二句出游。三四句言郊景明媚,五六句言归来宴贺,末二句言心情振奋,顿觉已非旧时之人,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据此词,可知性德早年原有积极用世之心,非如后之悲斫沮丧。

现代作家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

# 上片写骑马游经春堤,堤岸与春水之景。下片写归来之伤情。本来“樱桃宴”意味着仕进得意,但诗人却心绪索寞,面对“东风”、“旧垒”、“新”而伤情。那面前的“蜡泪”犹如自家的眼泪,撩人恼人,这正是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了。

现代作家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洪秀全《述志诗》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