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去脉绝无有":全然找不到来龙去脉,
# 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以山势为龙,以山势起伏连绵为龙脉。
"突然一峰插南斗":只见一座高峰突然出现,高可入云,直插南斗星。
# 南斗:星宿名,在南天。
"桂林山水奇八九":桂林山水本来就十有八九奇绝卓异,
"独秀峰尤冠其首":而独秀峰更是首屈一指。
# 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以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故名。
"三百六级登其巅":几百级阶梯拾级而上才到达它的峰巅,
# 登:到达。
"一城烟水来眼前":尽览全城风光,但见轻雾迷漫,碧波荡漾。
# 一城:尽览全城。
"青山尚且直如弦":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
"人生孤立何伤焉":人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 伤:妨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独秀峰突兀插天、冠绝桂林的奇特形态,以及诗人登上三百六级台阶后俯瞰一城烟火的景象,表达了对独秀峰雄伟奇绝的赞美,同时借青山“直如弦”之态,体现豁达心境。
2. 写作手法
联想:“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诗人由眼前独秀峰“直如弦”的形态,展开联想。将青山的劲直与人生的孤立相联系,从自然之景延伸到人生境遇,以青山自比,由山及人,借青山的坚韧,表达出对人生孤立处境的豁达态度,展现出独特的思维视角。触景生情:“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诗人登上独秀峰巅,看到一城烟水美景,目睹青山劲直之态,触景生情。由眼前景色引发对人生的感慨,将山水之景与人生感悟相融合,借景抒发自己虽人生孤立,却依然乐观豁达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一个“插”字,精准捕捉诗人与独秀峰邂逅瞬间,以独特敏锐视角,赋予独秀峰动态美感。此字生动凸显其孤峰突兀、直插云霄之磅礴气势,更由孤峰引发出对孤立人生的联想,进而发出青山劲直、人生无需感伤的喟叹,传递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颔联“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该联点明桂林山水十之八九皆具奇崛之态,而独秀峰更是其中翘楚。此句进一步充实上文,让独秀峰孤高之姿愈发神韵饱满、气势充足。颈联“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九前”。“三百六级”清晰点明从山麓至山顶的石阶数量。当奋力攀登至峰顶,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全景便尽览无余。青山叠翠,城内绿水悠悠,山水相依,烟霞氤氲。前人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形容桂林山水之美,可谓精妙至极。而此处一个“来”字,更是强调了独秀峰汇聚天地灵秀,在桂林山水中无可撼动的“冠首”地位。尾联“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笔锋陡然一转,由眼前实景转入虚境,触景生情,从山峰特质延伸至做人之道,抒发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感慨与豁达胸襟。诗人于峰巅伫立,凝望远处青山碧水、流霞烟岚,恍惚间,一种关于人生志趣的淡淡感伤悄然浮现。但随即领悟到,为人正直或许会遭遇孤立,恰似独秀峰之“独秀”,实则别具美感,不必为此烦忧。正因为有这两句,全诗更添深邃韵味,引人深思。
4. 作品点评
通览全篇,诗人于登山之际生发感慨,触景生情间灵感迸发,将瞬间兴会凝于笔端,化作灵动鲜活的诗篇。深入品味,诗中意境雄浑开阔,寄寓深沉慨叹,真挚情致跃然纸上,以浑然天成的性灵妙趣,堪称诗作中的上品。
下一篇:清·王夫之《雨余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