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幽芬":风兰散发出不寻常的香味,
# 幽芬:清香。,别样:特别、不寻常。
"更无浓艳催开处":素雅恬淡没有一丝浓艳浮华。
# 浓艳:(色彩)浓丽艳丽,代指鲜艳的花朵。
"凌波欲去":它宛如凌波仙子般轻盈欲去,
# 凌波:形容在水上行走的轻盈柔美的姿态。此处是说风兰在秋风中摇曳的姿态,好像是凌波仙子,轻柔飘逸。
"且为东风住":却因东风的挽留而暂驻人间。
"忒煞萧疏":它的叶子如此稀疏,
# 忒煞萧疏:意为过分稀疏。忒煞:亦作“忒杀”,太、过分。萧疏:稀疏、萧条。
"争耐秋如许":怎么耐得住那寒冷的清秋呢?
# 争:一作怎。
"还留取":于是留取,
"冷香半缕":半缕清香入得画中,
# 冷香:清香,也指清香之花。多喻菊、梅之香气。此处指见阳所画之风兰仿佛散发出了微微香气。
"第一湘江雨":这幅张见阳之风兰可以堪称画中第一了。
# 第一湘江雨:张见阳此时正令湖南江华,故此句意谓见阳所画之风兰堪称画中第一了。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点绛唇》词,也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咏物诗。作品以风兰为吟咏对象,通过对其清雅脱俗品格的描摹(如“本非富贵之花”),既展现了其形神兼备的自然美态,又在“字字天然”的笔触间融入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全篇运用“不即不离”的艺术手法,将风兰的孤高气质与词人洒脱不羁的性格相映照,借助“意有寄托”的象征方式,传递出遗世独立的价值取向与深邃高雅的文人情怀。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词中“风兰”不仅是自然植物,更是词人精神品格的象征。将风兰的孤高气质与词人洒脱不羁的性格相映照。拟人:以“凌波欲去”描摹风兰的轻盈姿态,赋予其动态美感,将风兰拟作飘逸灵动的仙子,赋予其超凡脱俗的气质。比喻:“还留取,冷香半缕”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友人画的比作自然界真实存在的画。词人将画作对风兰的定格(静态艺术)比作冷香在空气中凝结不散(动态嗅觉感知),风兰并不是自然界的风兰,只是友人的画罢了。联想:在这首词中,在这首咏物词中,词人并未亲睹风兰真容,而是通过友人所绘的画作展开想象,将风兰的幽香与风姿跃然纸上。借代:“第一湘江雨”,用“湘江雨”借代在湖南江华的友人张纯修。以富有地域特色和诗意的“湘江雨”指代友人,使表达更含蓄,也增添了词的韵味。
3. 分段赏析
“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此句聚焦风兰的独特香气。“别样”二字强调其清幽脱俗,与俗世浓艳之花形成鲜明对比;“无浓艳催开”暗含风兰不借外力、自守孤芳的特质。以“催”字反衬其天然生长,既写风兰高洁,亦隐现纳兰对独立人格的推崇,呼应屈原“香草美人”的寄托,为全词定下骚雅基调。“凌波欲去,且为东风住。”此句拟写风兰姿态。“凌波”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意象,将风兰喻为水中仙子,赋予其轻盈飘逸之美;“欲去”与“且住”构成张力,表面写风兰摇曳欲飞却因东风暂驻,实则暗喻美好易逝与时光挽留的矛盾心理。“东风”非实指春风,可解为造化之力或词人自身的情思牵绊,使物象兼具动态美感与哲思深度。“忒煞萧疏,争奈秋如许。”下阕转写风兰凋零之态。“忒煞”为清代口语,极言萧瑟之甚,强化词人的痛惜之情;“争奈”以反问语气凸显无奈,将自然秋意延伸至人生境遇的苍凉。风兰的“萧疏”在此处并非单纯形容风兰枝叶的疏朗,而是以秋景萧瑟为触媒,引发对生命易逝、人生孤寂的普遍性感慨。“还留取,冷香半缕,第一湘江雨。”结句借画境升华主题。“冷香半缕”以嗅觉通感写视觉,赞友人画艺之精妙,竟使纸上风兰似有幽香浮动;“湘江雨”既代指友人治所(湖南江华),又以迷蒙烟雨烘托凄清氛围,暗含对张纯修为政清廉如兰的期许。“第一”二字双关,既强调湘江雨景与风兰清姿交融后的艺术升华,又暗含对纯粹精神境界的向往——即便身处浊世,仍愿如风兰般葆有冷香傲骨,与“湘江雨”的清寂意境合而为一,达成物我两忘的审美超越。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咏风兰》是纳兰性德创作的咏物词作。全词紧扣友人张纯修所绘风兰图展开联想,虽未亲睹风兰真容,但却通过友人的一纸风兰图对风兰展开了想象,生动传神地摹写风兰幽香与灵姿,结句尤显巧思:当笔锋触及“萧瑟易凋”的草木之悲,忽以“还看”二字峰回路转,道破画中风兰独葆清芬的玄机。这般虚实相生的笔法,既赞画师形神兼备的摹写之功,更将君子气节暗藏其中——愿张纯修如这画里风兰,纵然身处宦海沉浮,亦能持守高洁品格,在边陲之地绽放异彩。词人托物言志的深意,恰似墨香穿越素笺,在观画者心头萦绕不去。
# 他若《咏黄葵》云“为孤情澹韵,判不宜春,矜标格,开向晚秋时候”,《咏风兰》云“别样幽芬.更无浓艳催开处”,《咏梅》云“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则就花之神情描写而隐有寄托者。所谓“孤情澹韵”、“别样幽芬”、“自然标格”,皆一面写花,一面自道也。
不详词学家、文史学家、教育家、词人唐圭璋《纳兰容若评传》
下一篇:清·纳兰性德《点绛唇·小院新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