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新凉":小院里忽然添了几分寒意,
"晚来顿觉罗衫薄":夜晚到来,顿时觉得身上的衣衫有些单薄。
# 罗衫:丝织衣衫。
"不成孤酌":一个人独饮闷酒,
# 酌:饮(酒)。
"形影空酬酢":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
# 酬酢: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处是说独自酌饮,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随,非常孤独寂寞。
"萧寺怜君":我怜惜远在萧寺的你,
# 萧寺:佛寺。李肇《唐国史补》卷:“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别绪应萧索":想必你心中的别绪也十分凄凉。
# 萧索:凄清冷落。,别绪:分别时的思绪、情感。
"西风恶":西风猛烈寒冷,
# 西风恶:是说西风的猛烈寒冷。
"夕阳吹角":夕阳下号角声起,
# 角:号角,古代的乐器,多用于军营。
"一阵槐花落":槐花也承受不起这寒风,萧萧索索,落了一阵。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思人词,词中通过描绘小院秋凉、西风、夕阳等景象,营造出孤寂氛围,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以及自身孤独寂寞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全词情景交融,如上片“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通过描写小院夜晚的新凉,词人因孤寂而对凉意感受更为敏锐,“凉”既是天气之凉,更是词人内心之孤寂凄凉的外化体现。“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孤独酌酒,唯有形影相伴,冷清的场景与词人的寂寞心情相互映衬,景中含情。以景结情:词的结尾“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通过描写恶劣的西风、凄凉的夕阳以及飘落的槐花等景象,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这些景物之中,以景语作结,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3. 分段赏析
上片,词人从自身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描绘了小院秋凉的景象,傍晚时分,天气转凉,词人顿感衣衫单薄。这种身体上的凉意,也为下文内心的孤独寂寞埋下了伏笔。“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一个人独饮闷酒,却无人相伴,唯有自己的形影相互应酬,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孤独寂寞、伤怀念远的心境。下片,“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笔锋一转,由写自己转而想到友人。友人寄居萧寺,词人怜惜他此时或许也正怀着落寞的别绪。“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以景作结,西风劲吹,夕阳西下,号角声在风中传来,一阵槐花飘落。此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词人与友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关怀。
4. 作品点评
纳兰性德于《点绛唇·小院新凉》中,将浓烈的思友之情敛藏笔端。上片聚焦自身孤寂之态,下片转而描摹友人处境,以细腻笔触勾勒诸多秋景。无论是新凉小院的薄衫独酌,还是西风夕阳下的槐花落尽,字里行间皆景语寄情,句句含思。这般含蓄的表达方式真挚动人,全词意境清幽,景与情相融相生,尽显婉约深致之妙。
# 此篇是念友之作。从“萧寺怜君”句看,可能是写给姜宸英的,词极空灵清丽,极含婉深致。上片从自己的身体感受写去,小院孤酌,形影相吊,怀人之意可见。下片转从对方落笔,这便更透过一层,结句含悠然不尽之意,令人遐思,启人联想。
现代笺注家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点绛唇·咏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