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冷蘅芜":蘅芜香渐渐消散的烟气里,
# 蘅芜:香名。晋王嘉《拾遗记·前汉上》:“(汉武)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犹著衣枕,历月不歇。”
"却望姗姗":隐约看到你的身影,
# 姗姗: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样子。《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子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是耶非耶":亦真亦幻。
"怅兰膏渍粉":梳妆盒里仍有你未用尽的胭脂,
# 渍粉:残存的香粉。,兰膏:一种用来滋润头发的发油。
"尚留犀合":你的首饰,
# 犀合:用犀牛角制成的小盒子,用来装小的饰物。
"金泥蹙绣":衣衫美丽依旧。
# 蹙绣:蹙金,用金线绣花而皱缩成线纹,使其紧密而匀贴。一种绣花方式,华丽而美观。,金泥:金屑,用以饰物。此处云用金屑粉饰之工艺品。
"空掩蝉纱":看着这些我不禁怅惘良久。
# 蝉纱:即蝉翼纱,像蝉翼一样薄的轻纱。此四句是写亡妇闺房里的遗物。睹物思人,遂怅然心伤。
"影弱难持":留不住你的身影,
"缘深暂隔":我们只能分别在两个世界,
"只当离愁滞海涯":不,还是把我们的永诀当作远隔天涯海角的思念吧。
"归来也":回来吧,
"趁星前月底":趁着这星星照耀、明月高悬的夜晚,
"魂在梨花":你的魂魄就像那洁白的梨花一样啊。
"鸾胶纵续琵琶":即便我还可以续弦,
# 鸾胶纵续琵琶:鸾胶二句:意谓纵然续娶了后妻,但总是觉得比不上前妻。鸾胶:喻续娶后妻之意。《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载:西海中有凤麟洲,多仙家,煮风喙麟角合煎作膏,能续弓弩已断之弦,名续弦胶,亦称鸾胶。后以之喻续娶后妻。
"问可及当年萼绿华":但谁又及得上你。
# 萼绿华:传说中的仙女名。自言为九嶷山中得道之女子罗郁。据南朝梁陶弘景《真浩·运象》载,晋穆帝时,罗郁夜降羊权家,赠权诗一篇,火浣手巾一方,金玉条脱各一枚。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此处代指亡妻。
"但无端摧折":可恨命运无端将你从我身边夺去,
"恶经风浪":经历了恶劣的风浪,
"不如零落":还不如就这样飘零散落,
"判委尘沙":甘愿委身于尘沙之中。
# 判:甘愿、甘心。请愿。
"最忆相看":最让人怀念的是相互对视时,
# 最忆相看:最忆三句:意谓最令人伤神追忆的是她读错了字的娇柔之声,和那剪去灯蕊,赌气拨茶的娇柔之态。
"娇讹道字":她娇嗔着读错了字,
"手剪银灯自泼茶":亲手剪去灯花,还调皮地泼洒茶水的情景。
# 泼茶:煮茶。唐张又新《煎茶水记》:“过桐庐江至严子濑,溪色至清,水味甚冷,家人辈用陈黑坏茶泼之,皆至芳香。”又,李清照《金石录后序》记叙了她与赵明诚的一段美满的生活,即以较记诵诗文来决定饮茶先后。亡妻既已读错,遂撤娇泼茶。参见《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令已矣":如今一切都过去了,
"便帐中重见":即使在帷帐之中再次见到相似的人,
"那似伊家":又怎么能比得上曾经的她呢。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悼亡词,以汉武帝命方士招魂之典为引,借梦寄情,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融于虚实交织的笔触。词人不拘泥于词体格式,用自然真挚的语言,将绵密深沉的情感倾泻而出,生动勾勒出自己独自思念亡妻的身影。
2. 写作手法
用典:上阕“梦冷蘅芜”化用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典故,借方士招魂的故事,表达对亡妻的深切思念,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借景抒情:通过“星前月底,魂在梨花”等景色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寄托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似梦非梦的虚幻场景开篇,词人借汉武帝为李夫人招魂典故,描绘梦中与亡妻相会的恍惚情境,醒来后,眼前妻子遗留的粉盒绣纱等物,更添物是人非的怅惘。“影弱难持,缘深暂隔”等句,将思念化作对暂别假象的期许,即便呼喊“归来也”,也只能在星夜梨花下独守孤寂。下阕直抒续弦后的心境,即便另娶他人,也难及亡妻分毫,通过反衬手法深化思念之情。“无端摧折”四句倾诉命运无常的悲戚,而回忆妻子念错字赌气泼茶、修剪灯芯的生活细节,更将往昔的甜蜜与当下的孤苦形成强烈反差。最终“今已矣”三字,将词人从回忆拉回现实,深刻展现出爱而不得、永失所爱的伤逝之痛。
4. 作品点评
此词情韵悠长,纳兰性德以细腻笔触,将对亡妻绵密深沉且复杂的情思融入字里行间。词中情感表达丝丝入扣,婉转低回,真挚动人,读之令人心潮起伏,为之动容。
上一篇:清·秋瑾《秋海棠》
下一篇:清·黄景仁《丑奴儿慢·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