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xīn
yuè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2
wǎn
zhuāng
gèng
xiān
méi
lín
jìng
huà
zhǔn
dài
fēn
míng
yān
liǎng
shèng
jiào
xīng
shǒu
tuán
yuán
zhōng
suì
hóng
lóu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yàng
chóu

译文

晚妆梳罢,却又对着镜子细细描画弯弯的眉。本期待着等天色更晚些,夜色清晰,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可别让星星替代了新月的位置呀,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此刻,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都弥漫着一样的哀愁。

逐句剖析

"晚妆欲罢":晚妆梳罢,

# 晚妆:女子梳理晚妆。

"更把纤眉临镜画":却又对着镜子细细描画弯弯的眉。

# 纤眉:纤细的柳眉。

"准待分明":本期待着等天色更晚些,夜色清晰,

# 分明:清楚。,准待:准备等待。

"和雨和烟两不胜":让人看不分明的,是藏在烟雨后的一弯新月。

# 不胜:不甚分明。

"莫教星替":可别让星星替代了新月的位置呀,

"守取团圆终必遂":和我一起守着永恒誓言的是你,是在星海飘摇的一弯新月。

# 守取团圆:本指等到月圆时,这里双关,另一层意思是与意中人团圆。

"此夜红楼":寂静的夜,寂寞的小楼,

"天上人间一样愁":此刻,无论是天上还是人间,都弥漫着一样的哀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新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悼亡词。此词上片以拟人化手法勾勒新月纤巧形态,既呈现新月如钩的视觉特征,又暗含月色朦胧的意境;下片转写望月心境,说唯恐繁星灿烂而见不到新月,继而由此期待之情又转入红楼闺怨,最终将人间相思与天上清辉交织为同一种愁绪。全词紧扣新月意象,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达成物境与人情的浑然交融,营造出凄迷朦胧的境界,颇富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减字木兰花·新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此词中“莫教星替”之语源自李商隐《李夫人》诗中“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句,李商隐借他人之事抒发忠贞不渝之情,“月没”暗喻其妻王氏之逝,表明不愿以星代月、无心续弦;纳兰化用此典,既表达对亡妻的忠贞爱意,亦暗指卢氏逝世后自己绝无续娶之意。虽与妻子天人永隔,词中仍寄托着对短暂团圆的深切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悼亡词。通过比喻拟人手法赋予新月人格化特征,描绘了新月难现的烟雨朦胧景象,营造出幽闭孤寂的意境,情景交融,表达了天人永隔的忠贞之悲与短暂团圆之愿。

2. 写作手法

拟人:“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将新月比作一位对镜画眉的女子。通过“纤眉”这一女性化的意象,新月被赋予了梳妆、顾盼的神态,仿佛一位哀愁的女子在等待爱人,既描摹了新月的形态,又暗藏女子晨起梳妆的意象。比喻:“遥天初坠玉梳斜”以女子画眉的玉梳喻新月,突出其纤巧清丽的形态。情景交融:以新月为抒情载体,表面摹写月色难现之景,实则寄托丧妻之痛与相思之苦。

3. 分段赏析

上片正面描写,通过比喻拟人表现新月。以“玉梳斜”喻新月如女子画眉,赋予新月拟人化特质,既描摹其纤巧形态,又暗藏女子晨起梳妆的意象。虽主要写的是新月,却还应注意到一点,也就是情感上的表现。本来花了很长时间、很多心思,好好化了一番晚妆,要等有人来欣赏自己,然而“准待分明”时,却发现“和雨和烟两不胜”,竟然不能看清这美貌,如何不让人悲伤。这里将新月拟人化了,比成一位女子,弯弯的眉毛高高翘起,好像女子皱眉不高兴似的。“准待分明”的期待与“两不胜”的失落构成情感张力,表面写新月难现真容,实则暗喻人事难全的悲哀。下片从侧面描写新月,并且把情感也从新月落到人身上了。“莫教星替”典出李商隐《李夫人》,以星月关系喻人间情义,强调对新月的坚守如同对亡妻的忠贞。“须教逐月”暗含时间流转的哲学思考,将新月渐圆的过程与情感等待相勾连。结句“天上人间一样愁”收束全篇,既呼应上片烟雨朦胧的视觉意象,又将空间维度从地面延展至天宇,使自然界的月华缺憾与人类共通的相思之苦产生共鸣,达成物我双关的审美效果。这首词中“红楼”可以有多种解释。一种是红色的楼房,如史达祖《双双燕》中:“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洪升《长生殿·偷曲》:“人散曲终红楼静,半墙残月摇花影”。两句中的“红楼”都是指这个意思。第二种解释是富贵人家中,女子居住的闺房称为“红楼”,如白居易《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王庭珪《点绛唇》词:“花外红楼,当时青鬓颜如玉”。第三种解释是旧事妓女居住的地方,周友良《珠江梅柳记》卷二载:“二卿有此才貌,误落风尘,翠馆红楼,终非结局,竹篱茅舍,及早抽身。”当然还有《红楼梦》之所谓“红楼”,大概是由于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缘故,这“红楼”应是第一种意思。至于此首词中“红楼”的意思,结合纳兰词风及明清社会语境,向来应该是第二种,当指富贵人家女子居所。此解既符合“独倚红楼”的幽闭情境,又与上片“美貌绝伦女子”的拟人化描写形成互文——“闺中女子”与“新月初现”构成双重守望,共同承载着“天上人间一样愁”的永恒怅惘。事实上,明清以来,文人的诗词中妓女的成分已经远少于唐宋,原因就在于唐宋妓女一般是艺伎,她们多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或更歌善舞,或长于填词写诗歌,所以那时文人多喜欢来往其间;然而明清以来,妓院就成为真正的烟柳之地,文化氛围也消失殆尽,艺伎就不是主流,文人也不齿于此了。所以从这两方面看,纳兰性德这里的红楼应该是第二种意思,或者是第一种。

4. 作品点评

《减字木兰花·新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最后又情景交融,既凸显婉约词的精微含蓄,又赋予咏物词以深沉的生命咏叹,巧妙别致,颇有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上片写新月,新月如眉,遂思及亡妻。下片示无心再娶,幻想与亡妻尚有再见之日。揆性德诸词,继娶官氏似非主动,且至少在卢氏卒三年后。

现代赵秀亭、冯统一《饮水词笺校》

# 新月迷朦新,不尽分明,天上人问,两地愁状。

李耳《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下一篇:清·秋瑾《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