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àn
shā
·
·
yǒng
gēng
xiāng
zhēn
yù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wēi
yùn
jiāo
huā
shī
湿
liú
diàn
wén
dēng
yǐng
shēng
chóu
mèng
huí
zài
yuǎn
shān
lóu
cán
yuè
àn
kuī
jīn
shù
ruǎn
fēng
dàng
lián
gōu
dài
tīng
lín
huàn
shū
tóu

译文

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和风轻拂帘钩,似在撩拨心弦。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逐句剖析

"微晕娇花湿欲流":女子含泪的模样,好像娇花带雨,俏丽的色泽像要化在水中流淌开来的样子,

# 微晕娇花:谓天色刚明,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微晕:指天色初晓。

"簟纹灯影一生愁":苇席上、灯影里,藏着她一生的愁绪。

# 簟纹灯影:写相思难眠的样子。簟,竹席。灯影,物体在灯光下的投影,这里指人影。

"梦回疑在远山楼":梦醒之后,恍惚自己仍在梦中的楼头等待良人归来。

# 远山楼:汤显祖《紫钗记》中有女子在远山楼上思念丈夫的场景,这里借指女子居处。

"残月暗窥金屈戍":残月默默映照在大门的搭环上,

# 金屈戍:屈戍,亦作“屈戌”。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搭扣。此处代指闺房。参见《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注。

"软风徐荡玉帘钩":和风轻拂帘钩,似在撩拨心弦。

# 玉帘钩:帘钩的美称。,软风:和风。

"待听邻女唤梳头":唯有等待天明,等邻家的女伴来唤自己一同梳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融合视觉与感受,勾勒出夜露沾花、娇花欲流的柔美画面,再由景入情,将视线转至室内,带入女子梦境。下片细腻描绘月、风、物,渲染深闺夜色的静美与闲愁,结尾回到现实。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刻画了忧愁无绪、彻夜难眠的女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子龙《浣溪沙·五更》乃怀昔日情人之作,纳兰性德此追和之作,或为思念亡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未详。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夜露晕染下娇花的柔美、簟纹灯影的孤寂,体现女子梦醒后的恍惚,借残月窥物、软风拂钩营造深闺哀怨氛围,表达女子慵懒、忧愁、期待,尽显其情思。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微晕娇花湿欲流”描绘出梦中所见:娇柔的花朵带着微微红晕,被露水浸润,仿若饱满得汁水欲流,尽显娇美姿态。紧接着,“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笔触从梦境拉回现实,主人公梦醒后,对着摇曳的孤灯,躺在满是竹簟纹路的床上辗转难眠,满心哀愁,恍惚间竟似仍身处那遥远的“远山楼”,怅惘之感扑面而来。下片转换视角,聚焦夜景,“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一弯残月悄悄窥探着门窗上的铜制搭扣,柔和的微风轻轻拂动着玉制帘钩,画面静谧又透着几分清冷孤寂。结尾“待听邻女唤梳头”,笔锋陡然一转,不再沉浸于自身愁绪,而是侧耳等待邻女呼唤梳头的声音,看似闲笔,实则以这种漫不经心的期待,将长夜失眠之人的百无聊赖展现得淋漓尽致,给全词添了一抹别样韵味。

3. 作品点评

全词聚焦于女子的慵懒之态,精心勾勒,展现得淋漓尽致。用词上,色彩绚丽夺目,辞藻绮丽浓艳,却又不失简洁,以浅显文字传递出深沉情感,含而不露,韵味悠长。相较于陈子龙原作,此词脂粉气息更为浓重,字里行间满是绮丽情思,别具一番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上片)秀绝矣,亦自凄绝。结句从旁面生情。

清陈廷焯《云韶集·卷十五》

# 调和意远,似此真不愧大雅矣,古今艳词亦不多见。惜全篇平平。

清陈廷焯《词则·闲情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秋瑾《赤壁怀古·潼潼水势向》

下一篇:清·黄遵宪《杂感(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