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潼水势向江东":浩浩荡荡的水势朝着江东奔流而去,
# 潼潼:高的样子。
"此地曾闻用火攻":在这里曾经听闻运用了火攻的战术。
# 火攻:吴国用火进攻曹军取得了胜利。
"怪道侬来凭吊日":难怪我来到这里凭吊的时候,
# 凭吊:这里是怀念旧事的意思。,侬:我。,怪道:指怪不得。
"岸花焦灼尚余红":岸边的花朵仿佛被烧灼过一样还残留着红色。
# 尚余:还留着。,焦灼:指用火烧而烧焦。,岸花:江两岸的花朵。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革命家
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璿卿,号旦吾,别号鉴湖女侠;留学日本时易名瑾,字竞雄,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家。1904年赴日本留学,次年先后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6年为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而回国。次年1月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宣传革命。不久,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与徐锡麟共筹在皖、浙两地发动武装起义,后被捕就义。其作品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内容,笔调雄健,感情奔放。有诗词作品《满江红·小住京华》《对酒》等。今辑有《秋瑾集》。
1. 分段赏析
“潼潼水势向江东”:“潼潼”形容水流汹涌澎湃的声音,生动地描绘出赤壁一带水流的磅礴气势,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豪迈的基调。“此地曾闻用火攻”:“此地”明确指出是赤壁,“曾闻用火攻”点明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火攻战术是这场战役的关键,体现了战争的智慧和激烈,使读者联想到当年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场景。“怪道侬来凭吊日”:“怪道”表示恍然大悟,“侬”是古代女子的自称,这里指诗人自己。“凭吊日”点明了诗人来到赤壁凭吊的时间,为下文的联想做铺垫。“岸花焦灼尚馀红”: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岸边焦灼尚存红色的花朵与当年的战火联系起来,仿佛花朵还残留着当年战争的气息。这一句赋予了自然景象以历史的厚重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缅怀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上一篇:清·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