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píng
yuè
·
·
liáng
fé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cái
tīng
biàn
便
jué
qiū
rào
qióng
jiāng
rén
yǒu
mèng
zhuǎn
chóu
luàn
shān
qiān
dié
héng
jiāng
jūn
yóu
juàn
fāng
zhī
fǒu
xiǎo
chuāng
hóng
zhú
zhào
rén
liáng

译文

刚刚听到窗外的雨声,就已感觉到浓烈的秋意袭来。是那蟋蟀的悲鸣声,让人在梦里产生无限哀怨的吗。眼前乱山一片横陈江上,你如今又漂泊在哪里呢。你是否知晓,有人在小窗红烛之下。因为思念你而备感凄凉。

逐句剖析

"才听夜雨":刚刚听到窗外的雨声,

"便觉秋如许":就已感觉到浓烈的秋意袭来。

"绕砌蛩螿人不语":是那蟋蟀的悲鸣声,

# 蛩螿:蛩:蟋蟀。螿:蝉。此处指蟋蟀。

"有梦转愁无据":让人在梦里产生无限哀怨的吗。

# 无据:词中常用的词组,含不足凭、不可靠之意。

"乱山千叠横江":眼前乱山一片横陈江上,

"忆君游倦何方":你如今又漂泊在哪里呢。

# 游倦:即倦游,指仕宦不如意而漂泊潦倒。

"知否小窗红烛":你是否知晓,有人在小窗红烛之下。

"照人此夜凄凉":因为思念你而备感凄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平乐·忆梁汾》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词。上片以夜雨、蛩螀声渲染秋意,抒发梦境难慰相思的惆怅,下片想象友人在乱山横江处游历,漂泊无依。最后以小窗红烛照人凄凉作结,将无形愁思化为凄清画面。全词运用借景抒情等手法,通过秋夜之景,抒发了词人对友人梁汾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怨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平乐·忆梁汾》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纳兰性德与顾贞观(字梁汾)为至交,顾贞观曾因仕途失意远游,顾贞观离京后,纳兰独居秋夜,秋雨过后,凉意渐生,小窗红烛,蟋蟀鸣叫,词人不禁想起了他乡的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为纪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怀友为题材,上片描绘秋夜之景,夜雨突至,让人顿觉秋意浓厚,台阶旁蟋蟀低鸣,人却沉默不语,有梦反而增添了无端的忧愁。下片由景及人,想到友人在乱山重叠、横江阻隔之处游历,不知疲倦地行至何方,最后以小窗红烛照人凄凉作结,表达了词人在秋夜对友人梁汾深深的思念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上片“才听夜雨,便觉秋如许。绕砌蛩螀人不语,有梦转愁无据。”借秋夜的雨声、台阶旁蟋蟀的叫声等秋景,营造出一种寂静、凄凉的氛围,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情感的表达更具感染力。反问:“知否小窗红烛。”一句使用了反问,纳兰问友人是否知道自己的思念。这一问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地更具冲击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情。虚实结合:词的上片描绘的秋夜、夜雨、蟋蟀鸣叫以及词人自身的状态均是眼前实景,过片由实景引发对友人的思念,想象友人在外漂泊,面对乱山横江,疲惫不堪却不知身在何处,这属于虚写。通过实景与虚景相互交织,拓宽了词的意境,使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更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清平乐·忆梁汾》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上片开篇点题,听到夜雨,便立刻感受到浓浓的秋意。一个“便”字,生动地表现出秋意随着夜雨突然袭来,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这浓浓的秋意,不仅是环境的寒凉,更多的是内心深处的凄凉。没有了知己在身边,那份孤独与寂寞如同冷风般袭来,让人倍感凉意。“绕砌蛩螀人不语”在这寒凉的情境中,台阶周围蟋蟀的叫声格外清晰,在这夜色下更让人产生无限的哀怨。“有梦转愁无据”写自己有梦,却因梦而增添了无端的忧愁,不知为何忧愁,这种忧愁更显深沉,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在秋夜中的烦闷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愁。​下片词人的思绪从秋夜之景转向对友人的牵挂,想象友人在乱山重叠、江水横隔的远方游历,不知疲倦地行至何处,体现出对友人行踪的关切和深深的思念。“知否小窗红烛。照人此夜凄凉。”回到自身,反问友人是否知道此时自己在小窗前,红烛映照下的凄凉,将自己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潮,以一种含蓄的方式表达出内心的痛苦。友人远在他方自然是无法感受到纳兰千里外的思念的,但此疑问可以看出纳兰的纯真心性,他也只是一个渴望友谊与关爱的人罢了。

4. 作品点评

《清平乐·忆梁汾》以秋夜怀友为线索,抒发了作者对顾梁汾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上片以实笔引出对故人的想念,下片虚写点到“忆君”的主题。全词语言清丽,而意境幽远,虽非纳兰代表作,却也是一首“念友”好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秋夜念友之作,抒发了作者对顾梁汾深切的怀念和深挚的友情。全篇亦情亦景,交织浑融。上片从窗外写起,以实笔出之,由“夜雨”和“蛩螀”有声而“人不语”的秋声秋意中,引来了对故人的怀念。过片虚写,谓由于江山阻隔而与梁汾不得想见,遂点到“忆君”之题旨。最后又以“小窗红烛”之眼前景收束,更加突出了“此夜凄凉”的氛围和心境。

现代首都师范大学东方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张秉戌《纳兰词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际智《咏新竹》

下一篇:清·谭嗣同《兰州庄严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