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zhī
tuì
退

朝代:唐作者:元稹浏览量:1
zhōng
xiū
dào
xiū
chù
wén
jìn
shēng
wén
shǐ
wén
zhuó
wàng
xīn
xiāo
xīn
jūn

译文

终究必须修行到无需再修行的境界,听尽了佛法之后,才开始不再需要听闻。不要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来区分自我与他人,当我的心超越了自我,也就没有了你我之分。

逐句剖析

"终须修到无修处":终究必须修行到无需再修行的境界,

"闻尽声闻始不闻":听尽了佛法之后,才开始不再需要听闻。

"莫著妄心销彼我":不要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来区分自我与他人,

"我心无我亦无君":当我的心超越了自我,也就没有了你我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知退》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运用了佛教的修行理念和哲学思想,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哲理。诗中使用了对比和递进的手法,“终须修到无修处”与“闻尽声闻始不闻”,展现了修行的层次和过程。首句强调了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无需再修的境界,即悟道。次句说明了在充分理解佛法后,便不再需要外在的教导,因为真理已内化于心。第三句指出不要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来区分自我与他人。末句表达了诗人对“无我”境界的理解,即超越了自我和他人的分别。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终须修到无修处”诗人指出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达到一种无需再修行的境界,即悟道。运用了佛教修行的理念,强调修行的终极目标。次句:“闻尽声闻始不闻”诗人说明在充分理解佛法后,便不再需要外在的教导,因为真理已内化于心。通过“闻尽声闻”与“始不闻”的对比,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转变。第三句:“莫著妄心销彼我”诗人强调不要执着于虚妄的心念来区分自我与他人。运用了佛教中的“妄心”概念,指出修行中应避免的误区。末句:“我心无我亦无君”诗人指出当心超越了自我,也就没有了你我之分。通过“无我”与“无君”的表述,体现了佛教中的“无我”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沈佺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下一篇:唐·白居易《短歌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