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构园林寂不哗":小小的园林一片寂静而不喧哗,
"疏篱曲径仿山家":稀疏的篱笆和曲折的小径都仿照着山野人家的样式。
# 山家:山野人家。
"昼长吟罢风流子":白天在这里吟唱《风流子》,
# 风流子: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四字,仄韵。双调又名《内家娇》。
"忽听楸枰响碧纱":到了晚上可以听到碧纱窗里传出棋子落盘的声音。
# 响:棋子落盘的声音,即敲棋声。,楸枰: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
"添竹石":添加一些竹子和石头,
# 竹石:竹与石。
"伴烟霞":来衬托山水的自然风光。
# 烟霞:指山水自然。
"拟凭尊酒慰年华":准备在这里用酒来度过年华。
# 尊酒:意即杯酒。尊:一作樽。
"休嗟髀里今生肉":不要感叹会在安逸舒适的生活中无所作为,
# 髀里今生肉: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意为不要叹老嗟卑,自寻苦恼。,休嗟:休叹。感叹声。
"努力春来自种花":等来年春天来到时,亲自在这里种植花草。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婉约词派中的隐逸题材作品,全词以“隐逸精神”为核心,描绘了纳兰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的心之所向。
2. 分段赏析
上片描写了隐者消闲自适的生活情景。“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开篇即勾勒出远离尘嚣的静谧园林。疏篱、曲径的意象模仿山野人家,但暗含矛盾:朱门府邸中的“山家”之景实为刻意营造的雅趣,是贵族对自然的想象性占有。这种“仿”字既体现对隐逸的向往,也暗示其身处富贵却心向自由的挣扎。“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进一步展开隐者日常:吟诗、对弈。白昼吟咏《风流子》词牌,夜晚棋声清脆,动静交织中呈现文人生活的闲适与诗意。下片说如果再加以竹石和着烟霞的相伴,便是得到了人间的全福。“添竹石,伴烟霞”以竹石象征文人气节,烟霞喻指林泉之志,将自然元素升华为精神符号。竹石相伴的园林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词人心灵的投影,体现“芥子纳须弥”的园林美学。“樽酒慰年华”则流露借酒消愁的无奈,与李白、苏轼的豪饮形成对比,凸显纳兰对现世价值的疏离感。“休嗟髀里今生肉,努力春来自种花”化用刘备“髀肉复生”之典,表面劝慰友人莫叹功业未成,实则自我宽解。末句以“春来种花”收束,呼应陶渊明的归田意象,将隐逸理想具象化为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暗含对宦海浮华的厌弃。
3.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不仅是对理想栖居的艺术再现,更是纳兰性德在锦绣朱门中对精神自由的隐秘追寻,看似清寂的园林空间里,实则激荡着冲破世俗枷锁的灵魂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