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iàn
jiāo
·
·
shí
tóu
chéng

朝代:清作者:郑燮浏览量:3
xuán
yán
qiān
chǐ
jiè
ōu
dāo
​xuē​​
chéng
chéng
guō
qiān
jīn
chéng
huí
jìn
wàn
hóng
tāo
pēn
wáng
jùn
lóu
chuán
jīng
huī
zhí
zhǐ
fēng
céng
chuán
tóu
liè
děng
xián
shāo
duàn
tiě
suǒ
ér
jīn
chūn
qiū
lái
jiāng
yān
wàn
diǎn
zhēng
hóng
鸿
lüè
jiào
jìn
liù
cháo
xīng
fèi
shì
jiào
duàn
xiào
líng
diàn
殿
shān
cāng
liáng
jiāng
liú
hàn
cháo
kōng
chéng
jiǎo
shù
shēng
huā
fēng
zuò
zuò

译文

在千尺的悬岩上,借助欧冶子所铸之刀和吴国工匠所制之斧,削成了城郭。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直指南京,利用风而没有停泊,在船头点燃了火炬,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如今春去秋来,过了很多年,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啼叫着,仿佛道尽了六朝兴衰交替的往事,仿佛要叫断明孝陵那些宫殿楼阁。山色苍凉,江水湍急,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几声渔人的笛声,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逐句剖析

"悬岩千尺":在千尺的悬岩上,

# 悬岩:指南京清凉山。

"借欧刀吴斧":借助欧冶子所铸之刀和吴国工匠所制之斧,

# 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欧刀,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削成城郭":削成了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

# 回:迂回。

"万里洪涛喷薄":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

# 喷薄:喷涌激荡。

"王浚楼船":当年王浚的战船,

# 楼船:带楼的战船。,王浚:西晋大将,两任益州刺史,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攻破东吴。

"旌麾直指":旗帜飞舞直指南京,

# 旌麾: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风利何曾泊":利用风而没有停泊,

# 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船头列炬":在船头点燃了火炬,

# 船头列炬:“船头”两句:是说,王浚用火烧断东吴拦江的铁锁,使得战船顺利通过。

"等闲烧断铁索":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

# 等闲:轻易。

"而今春去秋来":如今春去秋来,

"一江烟雨":过了很多年,

"万点征鸿掠":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

# 征鸿:南飞的大雁。

"叫尽六朝兴废事":啼叫着,仿佛道尽了六朝兴衰交替的往事,

#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尽”两句:大雁年年南飞,在它的鸣叫声中,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

"叫断孝陵殿阁":仿佛要叫断明孝陵那些宫殿楼阁。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墓。,断:废圮。

"山色苍凉":山色苍凉,

"江流悍急":江水湍急,

"潮打空城脚":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

# 空城:废置的石头城。

"数声渔笛":几声渔人的笛声,

"芦花风起作作":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

# 作作:光泽闪烁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念奴娇·石头城》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的一首词。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总领全词,“千里金城”“万里洪涛”描绘其雄形险势,“王浚楼船”等句写西晋王浚烧断铁索攻陷石头城的历史故事。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见证六朝兴废的往事。该词通过描写石头城的衰败荒凉,深刻表达了词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全词融情入景,借古抒怀,雄浑苍凉,意象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雍正十年(1732年)农历八月初八,词人参加乡试后游历南京之时。南京作为历史上的六朝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了郑板桥的创作灵感,使其写下此词以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描写上片石头城的险要地势与历史变迁,下片描写眼前的衰败荒凉之景,抒发了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2. 分段赏析

上片写石头城的险要,“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悬岩千尺”一句总领全词,借欧刀吴斧,指借春秋时代著名的工匠欧冶子和吴国铸造的兵器,来筑成江边的这座城郭。“千里金城”言其长;“万里洪涛”状其磅礴,展现出石头城的险要地势与壮观景象。“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讲述西晋王浚率领楼船直逼石头城,利用风势不停泊,船头火炬轻易烧断铁索的历史故事,凸显出石头城虽险,却也无法阻挡强大的军事攻势,为下片的抒怀做铺垫。下片抒怀,从石头城说开去,虎踞龙盘,六朝古都,“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由往昔的历史转到如今,春去秋来,历经岁月变迁,眼前只剩一江烟雨和南飞的大雁,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六朝的兴衰往事,甚至叫断了明孝陵的殿阁,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与凄凉感。“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进一步渲染衰败荒凉的氛围,苍凉的山色、湍急的江流,潮水拍打着空城,几声渔笛,风起芦花,营造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意境,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无奈和感慨。

3. 作品点评

全词以细腻笔触勾勒石头城的残败之态,荒芜的城墙、寂寥的烟雨、掠过的征鸿,交织成一幅萧瑟图景。作者借景抒怀,将眼前的衰败之景与往昔繁华对比,于历史的沧桑巨变中,喟叹王朝更迭的无常。每一处景致皆浸染着岁月的痕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代王朝兴衰更迭的无尽无奈与深沉感慨,令人读来思绪万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纵览全篇,不禁让人感慨人世兴废匆匆,有沧海桑田之感。

现代学者韩红

# 石头城虽固,但阻挡不住改朝换代。词中凭吊古今,充满凄怆之感。

现代学者王锡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吴伟业《临清大雪》

下一篇:清·张惠言《水调歌头·东风无一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