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o
shì
jìn
·
·
shǒu
wàng
qīng
shā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shǒu
wàng
qīng
shān
líng
luò
fán
huá
zài
xiàng
duàn
yān
shuāi
cǎo
rèn
xiǎn
bēi
xiū
xún
zhé
huà
dāng
nián
zhǐ
bēi
qiū
lèi
xié
shí
sān
líng
xià
guò
xīn
fēng
liè

译文

马首遥望着青山,往昔的繁华竟如此零落消逝。又向着那弥漫断烟的衰败草丛,辨认苔藓斑驳碑石上的题字。不必去寻觅折戟谈论当年,只消洒下这悲秋的泪水。夕阳西下的十三陵之下,我骑马行过新丰旧地。

逐句剖析

"马首望青山":马首遥望着青山,

# 马首望青山:“马首”二句:意思是说通过马头向前望去,眼前是一脉青山,都市的繁华不见了,这里只有萧索冷落的景象。

"零落繁华如此":往昔的繁华竟如此零落消逝。

"再向断烟衰草":又向着那弥漫断烟的衰败草丛,

"认藓碑题字":辨认苔藓斑驳碑石上的题字。

# 认藓碑题字:此句是说可以辨认出长满苔鲜的古碑上的题字。藓:苔鲜。

"休寻折戟话当年":不必去寻觅折戟谈论当年,

# 休寻折戟话当年:“休寻”二句:意思是不要寻思那古往今来兴亡之事,就是眼前的秋色便已令人生悲添慨了。折戟:用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意。所谓“折戟”就是断戟被沉没在沙里,指惨败。

"只洒悲秋泪":只消洒下这悲秋的泪水。

"斜日十三陵下":夕阳西下的十三陵之下,

# 十三陵:北京市昌平天寿山一带之明陵,为十三座皇陵,清代那里有围场。

"过新丰猎骑":我骑马行过新丰旧地。

# 过新丰猎骑:这句为借用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句意。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汉初刘邦兴建,迁家乡父老于此。猎骑,代指打猎者的坐骑,代指猎人。此句意谓打猎的人是从京城贬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词的题材为秋猎,描绘在北京十三陵地区行猎之景与感。上片以写景为主,借青山、断烟衰草、藓碑等,透露凄怆情绪;下片侧重抒情,笔触不聚焦打猎本身,而是写猎场景观与内心感受,满含悲怆、感伤。写作上,景情交融,以简洁之笔勾勒画面、传递深挚情感。全词风格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将怀古之思与个人愁绪融合,尽显纳兰词的独特韵味,是其抒发复杂心绪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实录》记:“康熙十五年十月戊午,帝幸昌平,途经前明十三陵,逐一亲往,躬身酹酒”。此词或成于该年十月,彼时作者扈从帝王至昌平祭祀十三陵,触景生情,遂作此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秋猎的词。描绘了在北京十三陵行猎时,马首望青山见繁华零落,于断烟衰草间认藓碑题字之景,又借休寻折戟、洒悲秋泪,以及斜日下过新丰猎骑的情景,抒发对兴衰变迁的感慨与浓郁的感伤、悲怆之情。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词人驻马凝望无垠青山,以青山的苍茫辽阔对比“零落繁华”的渺小脆弱,将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怅惘融入景物描写中。青山作为永恒自然的象征,与转瞬即逝的“繁华”形成情感张力,借山景的宏大反衬人世兴衰的虚无,透露出凄怆的历史感。“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聚焦“断烟”“衰草”“藓碑”等萧瑟景物,荒烟、枯草的衰败与石碑上模糊的题字形成视觉呼应。词人借残碑荒草的荒凉景象,抒发对时光侵蚀万物的悲叹——石碑本是用以铭记历史的载体,却被苔藓覆盖、被衰草掩埋,这种景物的残破直接外化了“时光无情、万物难存”的内心感慨,将怀古之思与个人生命短暂的怅惘寄寓于萧瑟秋景中。对比:“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以“斜日”“十三陵”的衰败景象与“新丰猎骑”的动态场景形成时空对比。“斜日”点明黄昏时分,象征时光将尽;“十三陵”作为明朝皇陵,代表逝去的王朝与繁华;而“新丰猎骑”则描绘当下狩猎的动态画面,暗含现实的喧嚣。残阳下的皇陵荒寂与猎人策马的鲜活形成强烈反差,既隐喻王朝更迭的兴亡之感(十三陵的“衰”对比新朝的“动”),也借“猎骑”的行迹暗示历史轮回中个体的渺小,将兴亡之叹与时光轮回的哲思熔铸于画面之中。

3. 分段赏析

上片:侧重写景,凄怆之情暗藏景中。“马首望青山,零落繁华如此”,驻马而立,但见青山无垠,如屏障般连绵不绝,天地之间,繁华竟显得微不足道,这份苍茫深深触动人心。“再向断烟衰草,认藓碑题字”,面对眼前萧索冷落之景,望着被枯草遮掩的石碑,容若心中思绪万千。那被苔藓覆盖的石碑上,还能模糊辨认出从前所刻的碑文,时光便是这般无情,人们原以为将真相刻于石碑便可万古留存,殊不知在时光面前,一切皆脆弱不堪、不堪一击。想到这里,容若心中顿生悲凉。自己的生命也不过如白驹过隙,匆匆数十年就像流星划过,转瞬即逝。词人未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却终日伴随皇帝左右,做着并不情愿的差事,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啊。下片:着重抒情,然而笔触多不在打猎本身,而是描写猎场的景致与感受,其中满是悲怆之音、感伤之意。于是他无奈写下“休寻折戟话当年,只洒悲秋泪”,此处大概说的是古往今来的兴衰往事,正如开头所言,不必去追寻那古往今来的兴亡之事,仅是眼前的秋色便已让人悲从中来、感慨不已。容若望着这暮秋之景,想起过往种种,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言说,只能在结尾草草写下“斜日十三陵下,过新丰猎骑”。这便是容若狩猎时的心境,他随时都能有所感悟,将其写入词中,留待后人唏嘘感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笔力苍劲,虽为哀叹往事之作,字里行间却不失刚劲,刚健与阴柔相融,巧妙自然、互为补益。特别是结尾两句,所描绘的情景形成强烈对照,饱含兴亡之感与轮回之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是凭吊语,绝非新朝新贵的语气。

现代学者严迪昌《清词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康有为《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下一篇:清·乾隆《读项羽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