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夜光寒":初雪后的五更之夜,黄花城中弥漫着寒光,
# 五夜:即五更。古代将一夜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称。
"照来积雪平于栈":积雪的峭壁上,栈道显得平滑了许多。
# 栈:栈道。于绝险之地架木而成的道路。
"西风何限":无边的寒风,
# 何限:多少。
"自起披衣看":也阻挠不了我披衣观景的兴致。
"对此茫茫":面对这茫茫雪色,
"不觉成长叹":不觉心中怅然,无限慨叹。
"何时旦":什么时候才能天亮,
"晓星欲散":天空中的晨星要消散了,
"飞起平沙雁":广漠沙原上的大雁也已经起飞开始新的征程。
# 平沙雁:广漠沙原上之大雁。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这是一首词,属于边塞题材。词作描绘了黄花城雪后清晨的塞外风光,通过描写积雪、西风、晨星、平沙雁等景象,表达了词人在扈驾途中,面对边塞苦寒与空旷寂寥之景时内心的孤独怅惘,以及对归期的期盼与行役羁旅的无奈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词不雕琢辞藻,以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边塞雪后凌晨的景色,“惊沙猎猎风成阵”“照来积雪平于栈”,生动展现塞外风光。寓情于景:通篇写景却处处含情,将孤独、怅惘、无奈等复杂情感融入雪景、风声、星雁等景物之中,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上阕以白描之笔勾勒出一幅寒夜将尽的阑珊雪景图。五更时分,雪光漫射,寒气砭骨,积雪与栅栏相齐。“照来积雪平于栈”中,一个“平”字,生动展现出雪势之浩大、天气之酷寒,给人以冰冷凝滞之感。西风呼号,搅扰清梦,词人无奈“自起披衣看”,这一“自”字,将其茕茕孑立的孤寂之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下阕转而抒发感慨。词人羁旅行役,离家千里,本就饱尝奔波劳顿之苦,又遇这般恶劣天气。面对广袤无垠的雪原,不禁“成长叹”。这长叹之中,或许饱含着对长夜漫漫、无人相伴的清冷孤寂之喟叹;或许藏着对身处广阔天地却仍难获自由的悲叹;又或许是对边塞苦寒、家乡远在天涯的感慨。他翘首盼望着黎明破晓,渴慕阳光驱散阴霾。“晨星散”“平沙雁起”之景,暗示着天色渐明,也与“何时旦”的深切祈盼相呼应。
4. 作品点评
《点绛唇·黄花城早望》以白描勾勒雪景,质朴无华却韵致深远,清奇之景饱含深情。全词通篇写景,却将孤独怅惘之情巧妙融于边塞苍茫之景,以“积雪平栈”“西风惊梦”等开阔意象,映照内心复杂心绪,将塞外空旷寂寥的大环境与深沉细腻的个人情感相叠加,在情景交融间尽显艺术张力,既展现出边塞风光的雄浑壮阔,又道尽词人羁旅中的孤寂哀愁,极具艺术感染力。
上一篇:清·顾炎武《海上四首》
下一篇:清·黄任《西湖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