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辘转转":胭脂井上的辘轳至今还在转动,
"把繁华旧梦":但昔日帝王的繁华旧梦,
"转归何处":已无迹可寻了?
"只有青山围故国":只有青山依旧,繁华都已不再,
# 故国:故都,指南京。
"黄叶西风菜圃":西风中黄叶飘落在菜圃。
"拾橡瑶阶":昔日宫苑中的瑶阶和池沼,
# 瑶阶:宫殿的玉石台阶。,拾橡:出自《晋书》“粮绝拾橡实而食之”。
"打鱼宫沼":都变成了渔樵的场所。
"薄暮人归去":黄昏时分人们各自归去。
"铜瓶百丈":倾听井上铜瓶汲水声,
"哀音历历如诉":分明为往事发出哀诉。
# 历历:清晰、分明。
"过江咫尺迷楼":隋炀帝杨广蹈陈后主覆辙,在扬州修筑迷楼,
# 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过江咫尺:扬州在江北,与金陵只一江之隔,故云。
"宇文化及":被宇文化及所杀,
# 宇文化及:炀帝时任右屯卫将军,大业十四年在江都(扬州)杀死隋帝杨广,立秦王杨浩,后杀浩自立,国号许,次年被窦建德擒杀。
"便是韩擒虎":也如昔日隋将韩擒虎灭陈一样。
# 韩擒虎:隋大将。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率兵攻入建康,俘陈后主。
"井底胭脂联臂出":胭脂井里的女子相互挽着手臂被拉出,
"问尔萧娘何处":而隋炀帝被杀时,嫔妃却不知躲在哪里?
# 萧娘:隋炀帝的皇后。据野史,炀帝曾夺宇文化及的爱妾沙夫人,宇文化及弑帝后,淫萧后以报复。,尔:指隋炀帝。
"清夜游词":当年陈后主的《清夜游》,
# 清夜游:乐曲名。“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乐曲名。又据《隋书·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造《玉树后庭花》曲,与幸臣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相合,其音甚哀。
"《后庭花》曲":《后庭花》等艳曲,
# 《后庭花》:乐曲名。又据《隋书·乐志》载,陈后主于清乐中造《玉树后庭花》曲,与幸臣制其歌词,绮艳相高,极于轻荡,男女相合,其音甚哀。
"唱彻江关女":到处被歌女所传唱。
"词场本色":陈后主与隋炀帝都是词场行家,
"帝王家数然否":帝王之家的气数是这样的吗?
# 然否:疑问词,是不是这样。,家数:家法传统。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词。全词描绘了南京胭脂井萧条的景色,对陈后主、隋炀帝荒淫误国的行径进行揭露与讽刺,表达了词人对王朝兴衰的思索和叹息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比:“拾橡瑶阶,打鱼宫沼”,“瑶阶”往昔是宫廷中华丽尊贵的地方,尽显昔日繁华,如今却有人在此拾橡实,呈现出衰败与落寞;“宫沼”曾经是供帝王玩乐的宫苑池沼,充满奢靡之气,现在却成为百姓打鱼之所,满是平凡质朴。这两句通过今昔场景的鲜明对比,突出了历史变迁带来的兴衰之感,以昔日宫廷的奢华与如今的荒败相对照,强化了对王朝兴衰的喟叹之情。
3. 分段赏析
上阕:“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此句极具匠心,将井中辘辘转动的轱辘与历史兴衰的流转相勾连,把抽象的历史变迁之感以具体的辘轳转动呈现,使读者能直观感受。随后,词人选取“青山”“黄叶”“拾橡”“瑶阶”“打渔”“宫沼”“铜瓶”等意象,色彩上冷暖交织,有青山的沉稳、黄叶的衰飒,有瑶阶昔日的华丽与如今拾橡的落寞,宫沼曾经的尊贵和当下打鱼的平凡。通过这些对比鲜明的意象,生动展现旧址的萧瑟,感慨昔日繁华不再,借景传达出对历史兴亡的喟叹。下阕:词人由景入情、入议,自然从陈后主过渡到隋炀帝,“过江”“便是”简洁有力,实现从空间(陈后主所在江南)到时间(隋炀帝时期)的跨越,巧妙融合时空。进而联想到宇文化及、韩擒虎等大将,以及胭脂井中女子,追叙陈后主、隋炀帝因荒淫而误国的史实。词人在此揭露并控诉帝王的荒淫行径,借古讽今,深化对王朝兴衰的思考,将怀古之情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词中以胭脂井为触发点,由陈后主自然过渡到隋炀帝,借古事抒今情。通过对相关历史场景的勾勒,深刻表达了词人对王朝兴衰更迭的深沉思索与无尽叹息。
下一篇:清·谭嗣同《菊花石秋影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