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岁天公太有情":今年的老天格外有情意,
# 太:一作大。
"一冬无雪又春晴":整个冬天没下雪,春天又早早放晴。
"红梅但觉飞香久":红梅只觉得香气久久飘散,
"绿草何曾借雨生":绿草何曾需要雨水才生长。
"双燕翅如迎晓日":双燕展翅似在迎接朝阳,
"百花心更望清明":百花心中更盼着清明时节的明媚。
"风光似此须行乐":风光如此美好,定要尽情享乐,
# 似:一作如。
"莫管头颅白几茎":别去管头上又添了几根白发。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今岁天公大有情,一冬无雪又春晴。”开篇点题,诗人以“天公有情”起兴,描绘了今年冬天无雪、春天晴好的特殊景象,奠定了全诗明快的基调。颔联:“红梅但觉飞香久,绿草何曾借雨生。”描绘了红梅香气弥漫、绿草自然生长的景象。诗人用“飞香久”形容红梅的香气,用“何曾借雨生”表现绿草的生机,展现了春天的自然之美。颈联:“双燕翅如迎晓日,百花心更望清明。”诗人以双燕迎日、百花待春的生动画面,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双燕的翅膀仿佛迎接初升的太阳,百花则期待着清明时节的到来。尾联:“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诗人以“须行乐”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劝诫人们不要因岁月流逝而忧愁,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清·顾炎武《酬朱监纪四辅》
下一篇:清·朱彝尊《行香子·蚕月桑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