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龙逢":为关龙逢被夏桀杀害而凭吊,
# 龙逢:夏末大臣,因直谏夏桀被囚禁杀死。
"哭比干":为比干被商纣王剖心而痛哭。
# 比干:商纣王的叔父,官少师,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
"羡庄周":羡慕庄周的逍遥自在,
"拜老聃":崇敬老子的道家智慧。
# 老聃:相传即老子。
"未央宫里王孙惨":再看未央宫里的王孙命运凄惨。
# 未央宫里王孙惨:韩信佐汉高祖定天下,封楚王,后有人告他谋反,被斩于未央宫。此指其事。
"南来薏苡徒兴谤":从南方运来的薏苡,白白引发了对马援的诽谤,
# 南来薏苡:汉马援从交趾载薏苡一车还,死后有人上书诽谤他,说那些都是明珠。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明珠”。薏苡:一种仁可供药用的植物。
"七尺珊瑚只自残":七尺高的珊瑚,也只是让人自我损耗。
# 七尺珊瑚只自残:意说石崇富贵适足以取祸。七尺珊瑚:石崇与王恺争富,王恺以晋武帝所赐珊瑚树示崇,崇以铁如意击碎,然后拿出六七枝珊瑚树示恺,比他的好得多。石崇后因与齐王结党,为赵王伦所杀。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诸葛亮白白做了那英雄豪杰,
# 作:一作做。
"早知道、":要是早知道后来的种种、
"茅庐高卧":还不如在茅庐中高枕而卧,
"省多少、":也能省去多次、
"六出祁山":六出祁山的劳顿与艰辛。
清代文人画家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性格旷达,不拘小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被人称为“狂”和“怪”,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多同情民间疾苦、抨击苛政、揭露时弊之作,语言通俗流畅,多用口语。其词作内容丰富,有狂怪之作,也有温婉情词,既有描写风俗民情的现实词作,也有吊古伤今的怀古之词。擅写兰竹,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号“六分半体”。代表作品有《悍吏》《逃荒行》《沁园春·恨》《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等。著有《板桥全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借古抒怀的散曲。通过对历史事件与人物的描述,体现了对封建统治下忠臣命运的思考,表达出对老庄无为思想的羡慕,展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黑暗面的不满与无奈。
2. 分段赏析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列举龙逢、比干、庄周、老聃,龙逢、比干尽忠却不得善终,表达对他们悲惨遭遇的痛惜;庄周、老聃崇尚自然无为,令人羡慕敬仰,在对比中暗示出不同人生选择带来的不同结局。“未央宫里王孙惨”,借未央宫点明宫廷,“王孙惨”描绘宫廷中贵族子弟的悲惨境遇,暗示封建统治内部斗争残酷。“南来薏苡徒兴谤”,用马援南征归来因薏苡蒙冤的典故,揭示世间常有无端诽谤,好人难有好报。“七尺珊瑚只自残”,以石崇与王恺斗富打碎珊瑚之事,展现权贵们为虚荣相互争斗、自我损耗。“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孔明枉作那英雄汉”,对诸葛亮的一生功绩发出质疑,认为他若早选择“茅庐高卧”,就可免去“六出祁山”的艰辛与操劳。这并非否定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而是从人生价值角度,感慨其为兴复汉室殚精竭虑,最终未竟全功,表达对世事无常、壮志难酬的叹惋。
上一篇:清·乾隆《再游龙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