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nán
hǎi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xiàng
fēng
wēi
dòng
jiǔ
mén
kāi
nán
gōng
wàn
liǔ
zāi
cǎo
héng
zhān
xià
shuǐ
guāng
píng
zhàn
liàng
yīng
tái
jǐn
jiān
shè
jiān
niǎn
cóng
dǎo
shàng
huí
shì
ruǎn
hóng
jīng
shí
zhàng
tiān
jiào
dào
chén
āi

译文

相风旗微微转动,京城九门缓缓打开,南边道路上离宫栽种着万千柳树。草色蔓延连接着下马泊,水光铺满晾鹰台。身着华丽鞍鞯的人仿佛要向水波间射箭,华美的车驾好像从岛上归来。尘世的喧嚣繁华令人惊叹,仿佛是上天让人到这里来洗净身上的尘埃。

逐句剖析

"相风微动九门开":相风旗微微转动,京城九门缓缓打开,

"南陌离宫万柳栽":南边道路上离宫栽种着万千柳树。

"草色横粘下马泊":草色蔓延连接着下马泊,

"水光平占晾鹰台":水光铺满晾鹰台。

"锦鞯欲射波间去":身着华丽鞍鞯的人仿佛要向水波间射箭,

"玉辇疑从岛上回":华美的车驾好像从岛上归来。

"自是软红惊十丈":尘世的喧嚣繁华令人惊叹,

"天教到此洗尘埃":仿佛是上天让人到这里来洗净身上的尘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南海子》是清代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南海子的景象。全诗以“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勾勒苑囿春景,再借草色、水光、晾鹰台等意象铺展皇家狩猎的场景。诗中“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暗写帝王行迹,“天教到此洗尘埃”抒发超脱俗务之思。作为清代行围之地的晾鹰台,印证了南海子“南囿秋风”所依托的湿地生态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皇家园林南海子的景色,营造出一种宏大而优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南海子自然景观与皇家气派融合之美的赞赏。

2. 分段赏析

首联“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首句“相风微动九门开”,描绘相风仪微微转动,九门缓缓开启,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暗示皇家苑囿的不凡。“南陌离宫万柳栽”,点明在南边道路旁的离宫周围,栽种着无数柳树,“万柳”突出柳树之多,展现出离宫的宏大与环境的优美,为全诗定下雄浑壮丽的基调。颔联“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此联聚焦下马泊和晾鹰台的景色。“草色横粘下马泊”,生动地描绘出下马泊边草色蔓延,仿佛与泊粘连在一起的景象,给人一种广阔而宁静的感觉。“水光平占晾鹰台”,写出晾鹰台被平静的水光映照,展现出一种开阔、澄澈的画面,进一步凸显南海子自然风光的优美。颈联“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诗人展开想象,“锦鞯欲射波间去”,描绘身着华丽鞍鞯的人仿佛要向水波间射箭,展现皇家射猎的场景,体现皇家的英武之气。“玉辇疑从岛上回”,想象玉辇从岛上归来,增添了皇家活动的神秘与庄重,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尾联“自是软红惊十丈,天教到此洗尘埃”:“软红惊十丈”指代尘世的喧嚣繁华,诗人感慨尘世喧嚣,而来到南海子,仿佛上天有意让人在此洗净尘埃。此联由对南海子景色与活动的描写,转入抒情,表达对南海子宁静能洗净尘世纷扰的赞美,升华诗歌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郑燮《念奴娇·劳劳亭》

下一篇:清·杜濬《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