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īng
shī
sǒu

朝代:清作者:袁枚浏览量:2
shì
tīng
shī
tīng
qīng
wēng
ěr
qiàn
fēn
míng
xié
xiè
tiǎo
jīng
rén
lái
xiàng
qīng
tiān
sòng
shù
shēng

译文

什么缘故听诗总也听不清,这位老翁的耳朵不太灵光。打算带上谢朓那些惊人的诗句,到青天之下高声吟诵几遍。

逐句剖析

"底事听诗听不清":什么缘故听诗总也听不清,

"此翁耳壳欠分明":这位老翁的耳朵不太灵光。

"拟携谢朓惊人句":打算带上谢朓那些惊人的诗句,

"来向青天颂数声":到青天之下高声吟诵几遍。

# 颂:一作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听诗叟》是清代袁枚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歌先以问答形式点出老人听不清诗句,是因为耳朵不灵敏,写得直白生动;后两句则抒发情怀,说要带着像谢朓那样惊人的诗句,到青天之下高声吟诵。全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由实转虚,通过对比凸显对优秀诗歌的推崇,既刻画了听诗叟的形象,又表达了渴望作品广为人知的心情,体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袁枚(1716~1797?),清代文学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号随园老人、仓山居士等,世称随园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慈溪(今属浙江宁波)。乾隆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四十岁告归,于江宁小仓山筑随园。作为诗人,袁枚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其论诗主“性灵”说,强调“性情之外本无诗”,抨击程朱理学和儒家“诗教”。对诗歌创作,袁枚主张直抒性情,真率自然、清新灵巧,诗人应不为格律所拘。其所作古文、骈文亦纵横跌宕,自成一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今人辑有《袁枚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底事听诗听不清”,以通俗的设问开篇,直接点出“听不清诗”这一核心场景,语气轻松,如同日常对话,迅速将读者带入情境,引发对“为何听不清”的好奇。次句“此翁耳壳欠分明”,给出听不清的原因,老翁耳朵不灵敏。“欠分明”一词用词平实,不带丝毫贬义,反而带着几分温和的调侃,寥寥数字便勾勒出老翁耳背的形象,充满生活气息。后两句“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笔锋一转,由老翁听不清诗的遗憾,生出奇妙的想法。诗人打算带着谢朓那些惊艳世人的诗句,到青天之下高声吟诵。这里既体现了对谢朓诗作的高度认可,又以“向青天颂数声”的夸张想象,表达了对优秀诗歌的珍视与推崇,让诗歌的价值在广阔天地间得以彰显,情感由之前的轻松调侃转为对诗之魅力的热忱赞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谒明太祖陵》

下一篇:清·钱秉镫《和方有怀孤鸳鸯诗四首(其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