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望舒月":那一轮圆圆的明月,
# 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团团:圆貌。
"皓皓冰蚕绢":就像那洁白光滑的冰蚕织成的绢帛一样皎洁明亮。
# 冰蚕: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蚕。,皓皓:洁白貌,高洁貌。
"欲却炎天暑":为了能驱散炎热夏天的暑气,
"比月裁成扇":就比照月亮的形状把绢裁制成了扇子。
"望舒圆易缺":那明月圆满的时候容易变得残缺,
"金风换炎节":秋风起,炎热的季节被替换成了秋天。
# 金风:秋风。
"风凉秋气寒":秋风带来阵阵凉意,秋天的气息让人感到寒冷,
"匣扇复谁看":那收进匣中的扇子又有谁还会去看呢。
"扇弃何足道":扇子被丢弃又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呢,
"感妾伤怀抱":只是让我这个女子心中感伤不已。
# 伤怀:伤心。
"对月泪如丝":对着明月流下的泪水如丝线般不断,
"君恩异旧时":君王的恩宠已经和往日不一样了啊。
# 旧时:过去,昔日。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1. 分段赏析
“团团望舒月,皓皓冰蚕绢。欲却炎天暑,比月裁成扇”,诗人将月亮比作望舒,形容其圆润,又以皓皓的冰蚕绢来比喻月亮的洁白。为了驱赶炎热夏天的暑气,依照月亮的形状把冰蚕绢裁制成团扇。这几句诗交代了团扇的制作材料和目的,用“望舒月”和“冰蚕绢”来形容团扇,赋予了团扇一种美好的形象,也为下文团扇的命运转折做了铺垫。“望舒圆易缺,金风换炎节。风凉秋气寒,匣扇复谁看”,月亮圆了容易缺,秋风代替了炎热的季节。天气转凉,秋气寒冷,放在匣子里的扇子又有谁会去看呢?这里通过月亮的圆缺变化和季节的更替,暗示了团扇命运的变化。随着秋天的到来,团扇失去了其消暑的作用,被闲置一旁,无人问津。“金风”“秋气寒”等词语描绘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烘托出团扇被弃置的落寞。“扇弃何足道,感妾伤怀抱。对月泪如丝,君恩异旧时”,团扇被弃置本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却引发了女子内心的感伤。女子对着月亮,泪水如丝般流淌,因为她感受到君恩已经不像旧时那样。这里诗人借团扇被弃,联想到女子在爱情中的遭遇,君恩如同季节的变化,曾经的宠爱如今已不复存在,女子心中充满了哀怨和悲伤。“对月泪如丝”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悲伤之情,而“君恩异旧时”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抒发了女子对君恩变化的无奈和痛苦。
上一篇:清·乾隆《姜女祠》
下一篇:清·朱彝尊《增字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