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ún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bái
tán
shān
xià
shuǐ
shēng
qiū
cháo
zuì
shàng
liú
xíng
rén
xún
hòu
guǎn
liáng
zhēn
piàn
tán
zhōu

译文

白檀山下的流水声在秋意中回荡,此地坐落在潮河的最上游。黄昏时分,旅人寻觅驿站歇脚,远处传来捣衣声,一片宁静中透出古檀州的苍凉。

逐句剖析

"白檀山下水声秋":白檀山下的流水声在秋意中回荡,

"地踞潮河最上流":此地坐落在潮河的最上游。

"日暮行人寻堠馆":黄昏时分,旅人寻觅驿站歇脚,

"凉砧一片古檀州":远处传来捣衣声,一片宁静中透出古檀州的苍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密云》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诗人描绘了白檀山下的秋水声和潮河的源头,以“水声秋”三个字生动地传达了秋天的萧瑟氛围,同时也点明了地理位置。后两句诗人接着描写了日暮时分,行人在寻找住宿的途中,听到古檀州传来的凉砧声。这一描写不仅描绘了旅途的景象,也传达了诗人对旅途的感慨。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纳兰性德对自然和旅途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白檀山下水声秋”描绘了白檀山下的秋日景象,水流潺潺,秋意渐浓。诗人以“水声秋”三个字,巧妙地将听觉与季节感受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次句:“地踞潮河最上流”进一步点明了地理位置,密云地处潮河的上游,地势较高。诗人通过对地理位置的描绘,强调了密云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第三句:“日暮行人寻堠馆”描绘了傍晚时分,行人在寻找住宿的场景。诗人通过“日暮”和“行人”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旅途的疲惫和对归宿的渴望。末句:“凉砧一片古檀州”以“凉砧”(捣衣声)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宁静的氛围。“古檀州”则暗示了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熊湄《寄远》

下一篇:清·毛奇龄《南柯子·驿馆吹芦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