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日穿隙明":清晨的阳光透过缝隙照进来,明亮温暖,
"开帷理妆点":掀开帷幕开始梳妆打扮。
"傅粉贵重重":敷粉要层层叠加才显贵气,
"施朱怜冉冉":抹胭脂时,偏爱那渐渐晕开的柔美色泽。
"柔鬟背额垂":柔顺的发鬟垂在额头后方,
"丛鬓随钗敛":蓬松的鬓发随着发钗梳理整齐。
"凝翠晕蛾眉":用青黛描画出弯弯的蛾眉,
"轻红拂花脸":淡淡的胭脂轻扫面颊如花开。
"满头行小梳":满头插满精致的小梳篦,
"当面施圆靥":又在脸颊中央点上圆圆的靥钿。
# 圆靥:一种女性化妆样式。
"最恨落花时":最遗憾的是,在这暮春落花时节,
"妆成独披掩":精心化完妆却只能独自掩面自伤。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也是一首女性生活题材诗。描绘了唐代女子晨起梳妆的完整过程,体现了女性对容貌的精心雕琢,又暗含对“怪艳”妆容风潮的批判。
2. 分段赏析
首二句“晓日穿隙明,开帷理妆点。”以晨光破晓为背景,通过“穿隙明”与“开帷”的动态描写,勾勒出女子晨起梳妆的场景。阳光透过缝隙洒入室内,女子掀开帷幕开始梳妆,既点明时间与环境,又暗示妆容的精致需借自然光呈现。诗人以简洁笔触铺陈场景,为后续妆容细节埋下伏笔。此二句“傅粉贵重重,施朱怜冉冉。”聚焦妆容基础步骤:敷粉与点胭脂。“贵重重”强调傅粉需均匀厚重,体现唐代女子追求白皙肌肤的审美;“怜冉冉”则暗含施朱时的细腻手法,胭脂晕染需循序渐进以显自然。两句通过动词“傅”“施”与形容词“重重”“冉冉”,展现妆容过程的严谨与对细节的讲究。第五、六句“柔鬟背额垂,丛鬓随钗敛。”描写发型整理。“柔鬟”指乌黑柔顺的发髻,“丛鬓”为蓬松鬓发,二者通过“垂”“敛”二字形成动静对比。女子将发髻盘于脑后,鬓发以发钗固定,既符合唐代高髻风尚,又凸显梳妆时的细致与仪态。发饰的规整与头发的柔美形成反差,暗示妆容与身份的关联。第七、八句“凝翠晕蛾眉,轻红拂花脸。”刻画眉妆与面饰。“凝翠”指用青黛描画蛾眉,眉色如翠;“轻红拂花脸”则指面颊晕染胭脂,仿若花瓣。诗人以“凝”“拂”二字赋予静态妆容以动态美感,突出唐代眉形由细长向阔短演变的时尚,以及花钿妆的流行。第九、十句“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描述发饰与酒窝妆。“满头行小梳”指发髻插满小巧梳篦,既是装饰亦显身份;“施圆靥”即在面颊点染红色圆点,象征青春活力。两句通过“满”“施”强调妆容的繁复与华丽,反映唐代女性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最后二句“最恨落花时,妆成独披掩。”陡转抒情,以“落花”隐喻青春易逝,与精心梳妆形成强烈反差。“恨”字直抒女子妆成无人赏的孤寂,华美妆饰反成自伤之源。诗人借落花意象,将自然时序与人生际遇交织,深化了妆容背后的生命焦虑与美学批判。
下一篇:唐·唐彦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