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临故关":苍茫的夜色下临近古老的关隘,
"迢递照秋山":遥远的月光映照秋天的山峦。
"万里平芜静":万里原野一片寂静,
"孤城落叶闲":孤城之中落叶飘零显得悠闲。
"露浓栖雁起":浓重的露水使栖息的大雁飞起,
"天远戍兵还":天边遥远戍边的士兵归来。
"复映征西府":月光再次映照征西将军的府邸,
"光深组练间":在士兵们的铠甲间深沉地闪耀。
中唐诗人
杨巨源(755~833?),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秘书郎等职,后任凤翔少尹,穆宗时复召为国子司业,后以年七十自请退归,授河中少尹,食禄终身。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即便应酬之作,也刻意求新。代表作品有《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崔娘诗》。著有《杨少尹诗集》。
1. 分段赏析
“苍茫临故关,迢递照秋山”描绘了边塞夜晚的宏观景象。“苍茫”一词营造出一种雄浑、苍凉的氛围,“临故关”点明了地点,古老的关隘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迢递照秋山”,月光遥远地映照在秋山上,“迢递”强调了距离之远,给人一种空旷、寂寥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关隘和秋山的描写,为全诗奠定了苍凉、寂静的基调。“万里平芜静,孤城落叶闲”进一步描写了边塞的荒凉与寂静。“万里平芜”描绘了广阔的原野,“静”字突出了环境的安静。“孤城落叶闲”,孤城之中落叶飘零,“闲”字给人一种孤独、落寞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原野和孤城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征人的孤独和寂寞。“露浓栖雁起,天远戍兵还”通过描写露浓时大雁飞起,戍边士兵归来,增添了动态感。“露浓”点明了时间,夜晚的露水很浓。“栖雁起”写出了大雁因露水浓重而飞起的情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天远戍兵还”,天边遥远的戍边士兵归来,与前面的寂静景象形成了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这两句诗通过对大雁和戍兵的描写,展现了边塞的生活场景。“复映征西府,光深组练间”将月光与征西将军的府邸联系起来。“复映征西府”,月光再次映照征西将军的府邸,“复”字强调了月光的持续。“光深组练间”,月光在士兵们的铠甲间深沉地闪耀,“深”字突出了月光的深沉和凝重。这两句诗暗示了征战的艰辛与将士们的坚守,同时也表达了对征人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上一篇:唐·温庭筠《酒泉子·花映柳条》
下一篇:唐·于邺《斜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