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hǒu

朝代:清作者:赵翼浏览量:2
shào
shí
xué
nán
yuán
zhǐ
dào
gōng
bàn
wèi
quán
dào
lǎo
shǐ
zhī
fēi
sān
fēn
rén
shì
fēn
tiān

译文

年少时学习作诗,苦苦难以达到圆润精妙,只以为是功夫还没有下到一半。到了老年才知道,并非全靠努力就能获取,三分靠人的努力,七分靠上天注定。

逐句剖析

"少时学语苦难圆":年少时学习作诗,苦苦难以达到圆润精妙,

# 圆:圆满。,学语:学习语言,学习文学。,少时:年轻的时候。

"只道工夫半未全":只以为是功夫还没有下到一半。

# 工夫:指时间。,只道:只以为。

"到老始知非力取":到了老年才知道,并非全靠努力就能获取,

# 非力取:不是努力就能取得的。力取,指刻意求工。

"三分人事七分天":三分靠人的努力,七分靠上天注定。

# 三分人事七分天:做事三分靠自己,七分靠天意。这里引申为努力只能达到三分,剩下的七分,恐怕只有天才才能够达到吧。天,自然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五首(其四)》是清代赵翼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讲述诗人一生做学问感悟,年少立志成李白、杜甫般诗人,认为功夫未到才难达诗艺圆熟;年老却意识到有些事非仅靠努力可得,有“三分人事七分天”的感慨。此诗突破传统论诗视角,强调诗歌创作需天分与自然真情,与袁枚“性灵”说相通,在文学批评诗中别具一格,引发对文学创作及努力与天赋关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耘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专心著述。赵翼是清代中期三大文学诗人之一,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也称“江右三大家”,还与袁枚、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他工诗善文,尤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三大史学家”。他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咏史、怀古诗出众,诗风趣谐俗,博洽典赡,议论精深警辟,风格雄丽豪健,造语浅近流畅。主要作品有《陔余丛考》《后园居诗》《论诗》等。著有《瓯北集》《瓯北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赵翼写下这首诗作。自宋代起,诗坛便陷入创新与复古两派的持续交锋。明代“前后七子”大力推崇摹拟之风,使其盛行一时。然而有复古,就有反对,“公安派”对这种风气展开了最为猛烈的抨击。他们倡导文学应顺应时代发展,坚决反对崇古非今;批判尊古派的摹拟剽窃行为,提出文章不应有固定格式,唯有表达出他人未能言说的内容,才算新奇;尤为重视文学的独特创造性,积极提倡抒发个人性灵。发展至清代,诗歌创作领域形成尊唐与尊宋两大派别,双方各执一词,都以正宗自居,争论不休。叶燮在《原诗》中对两派的观点予以批判。但复古倒退的倾向长期以来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致使此类文学斗争此起彼伏,从未停歇。在“公安派”与叶燮之后,袁枚和挚友赵翼成为抨击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性灵派”诗论的核心观点是,诗歌创作要着重抒发个人独特性灵,而其重要前提之一,便是诗歌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他们格外强调创新,这种创新并非单纯借鉴前人的立意而不借鉴其文辞,而是书写自身真实的性灵感悟与时代的崭新内容。此诗正是赵翼用来阐释“性灵说”主张的作品,此诗为其中第四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哲理诗。通过诗人对自己年少学诗追求圆熟、到老感悟学诗成就受天分影响的描述,表达诗歌创作不能仅靠刻意雕琢和形式,应自然天成、具真情实感的观点,同时揭示出学习和做事不能死做,要明白努力与天赋关系的哲理。

2. 分段赏析

首句“少时学语苦难圆”,“苦”字生动体现年少学诗时的艰难,为后文感悟做铺垫。“学语”一词将学诗比作学说话,形象地表明在诗歌创作上追求圆熟的不易,从语言运用上展现出作者对学诗初期状态的真切感受。次句“只道工夫半未全”,承接上句,年少时单纯认为是自身功夫没下足才达不到理想境界,进一步强调当时对学诗困境的认知局限,从内容上揭示年少时想法的单纯,也体现出一种积极求进的态度。第三句“到老始知非力取”,笔锋一转,写年老后的感悟,“始知”突出认知转变,从年轻时对努力的坚信,到年老时明白并非仅靠努力就能成功,在情感和思想上形成转折,深化诗歌内涵。尾句“三分人事七分天”,以简洁有力的语言点明主旨,直接表达出对人事与天命关系的看法,高度概括人生感悟,从内容主题上使诗歌上升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层面,给人以深刻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第二首抱负不凡,自是才人吐属。三首讥嘲得妙,世之好作诗话,妄灾枣梨者见之,也应齿冷。

近代王文濡《历代诗文名篇评注读本》

# 从这五首诗看,赵翼论诗,主张争新,因为天工人巧都在争新,是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变化的。要独具只眼,有自己的主张。要人工和天分的结合,像风格,跟个性有关,这就跟天分有关。钱先生称他的诗,修辞妥贴圆润,能说理运典,这五首诗就可作例。《论诗》讲他的诗论,即属说理,说得明白畅达。

原中华书局编审周振甫、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副编审冀勤《钱锺书〈谈艺录〉读本》

# 这些论诗绝句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对诗歌创作中的厚古薄今派和复古倾向,作了否定。“李杜诗篇万口传”一首豪情壮怀,尤脍炙人口,在明清论诗绝句中可谓首屈一指。他还以“矮人看戏”的生动比喻,辛辣地讽刺了“荣古虐今”、人云亦云的诗歌评论,提倡“只眼须凭自主张”,即独具只眼、不厚古薄今的诗歌评论。这种发展观点和追求创新的精神,也反映在他所著《瓯北诗话》中。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周啸天《中国绝句诗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朱孝臧《南乡子·病枕不成眠》

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百四十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