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ùn
shī
shǒu

朝代:清作者:赵翼浏览量:2
shī
jiě
qióng
rén
wèi
kōng
xiǎng
yīn
shī
shàng
céng
gōng
xióng
xiào
tān
xīn
shèn
yào
gōng
shī
yòu
qióng

译文

要我当一个诗人甘受贫穷,我做不到,想成为名诗人,我不曾去努力。如果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话,那么我既想写出好诗又害怕贫穷。

逐句剖析

"诗解穷人我未空":要我当一个诗人甘受贫穷,我做不到,

# 解:同懈,懈怠、放弃。

"想因诗尚不曾工":想成为名诗人,我不曾去努力。

# 尚:高尚,(又有部分学者认为译作时尚)。

"熊鱼自笑贪心甚":如果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话,

# 熊鱼:引用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表明作者有孟子舍鱼而取熊掌一样的初心,即。哪怕贫穷也要认真对待写诗。

"既要工诗又怕穷":那么我既想写出好诗又害怕贫穷。

# 既要工诗又怕穷:哪怕贫穷也要认真对待写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论诗五首(其五)》是清代赵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认可“诗穷而后工”这一传统诗论,即诗人历经磨难后所写的作品往往更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该理念根植于古代文学理论,主张诗人只有深入民间、遭受挫折,其作品中迸发的悲愤才能增强批判性与艺术感染力。然而,乾隆嘉庆年间文字狱肆虐,“既求诗艺精湛又避困顿之境”几近奢望,诗人不得不转向颂圣题材以求避祸。正因如此,那些阿谀清廷镇压少数民族及农民起义的作品,终成其创作中不容忽视的瑕疵与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乾隆三大家”之一

赵翼(1727~1814),清代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耘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后辞官,主讲安定书院,专心著述。赵翼是清代中期三大文学诗人之一,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合称“乾隆三大家”,也称“江右三大家”,还与袁枚、张问陶并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他工诗善文,尤长于史学,考据精赅,与钱大昕、王鸣盛并称“三大史学家”。他论诗主张“独创”,力反摹拟。其诗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咏史、怀古诗出众,诗风趣谐俗,博洽典赡,议论精深警辟,风格雄丽豪健,造语浅近流畅。主要作品有《陔余丛考》《后园居诗》《论诗》等。著有《瓯北集》《瓯北诗话》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组诗歌创作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自宋代以来,诗坛上复古派与创新派的论争便从未停止。明代前、后七子倡导摹拟古文,一时之间成为风气。然而,尊古与革新两派始终并存,凡是主张复古之人,必然存在反对者。“公安派”对此种摹拟风气予以最强烈的批判,主张文学应随时代发展而演变,反对盲目崇拜古代轻视当代;反对尊古派一味抄袭摹仿的文风,认为文章本无固定范式,贵在表达他人未曾言说之见,方显新奇独特;倡导文学的独创性,强调抒发个人内心真性情。清代诗坛亦存在尊崇唐诗与推崇宋诗的两大阵营,彼此互不相让,皆自认为是正宗流派。叶燮曾在《原诗》中对上述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在“公安派”与叶燮之后,敢于批判复古主义思想的突出代表当属袁枚及挚友赵翼。这组论诗绝句正是赵翼用以阐释其“性灵说”理论的载体,而此首正是该组诗中的第五首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聚焦于诗歌创作中的矛盾心态的诗。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既要工诗又怕穷”直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纠结,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他在追求诗歌艺术过程中的无奈与挣扎。

2. 写作手法

用典:“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一句,借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上》,原文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来阐述取舍之道,指两种珍贵之物难以同时拥有,需做出选择。赵翼在此巧妙化用这一典故,将“工诗”与“怕穷”比作典故中的“熊掌”与“鱼”,自嘲既渴望诗歌创作达到精妙境界,又担忧因作诗而陷入穷困,以幽默的笔触展现了文人在艺术追求与现实生计之间的矛盾心态,使这种普遍困境的表达更富文化意蕴与形象感。

3. 分段赏析

“诗解穷人我未空,”首句直接针对“诗解穷人”这一传统观点进行回应。“我未空”表明自己的实际情况与传统说法不同,引发读者的好奇。这种直接的表述简洁明了,为后文的进一步阐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自己创作现状的一种自信或者疑惑。“想因诗尚不曾工。”此句是对首句的进一步解释,诗人猜测自己没有陷入穷困可能是因为诗还不够精妙。这一解释既体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也流露出一种谦逊。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认为诗歌创作达到一定高度可能会带来某种境遇的改变,深化了诗歌创作与生活境遇关系的主题。“熊鱼自笑贪心甚,”“熊鱼”的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上》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诗人以“熊鱼”自比,形象地表现出自己的矛盾心理。“自笑贪心甚”则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自我调侃,使诗歌的氛围变得轻松诙谐,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诗人的真实情感。“既要工诗又怕穷。”尾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矛盾所在,既希望能够写出精妙的诗作,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又害怕因为专注于写诗而陷入穷困的生活。这一矛盾心理是很多文人都会面临的问题,诗人通过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读者对于诗歌创作与生活追求之间关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三百)》

下一篇:清·黄景仁《感旧四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