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张泌浏览量:1
jiōng
suǒ
lán
chuāng
yǎn
jìng
tái
luò
huā
chàng
wàng
guī
yàn
péi
huí
yǒng
zhī
nán
shāng
chūn
cái
hèn
cóng
fāng
cǎo
chóu
wèi
wǎn
fēng
lái
xiāng
yún
méi
fēn
chǔ
xiù
kāi
xiāng
nóng
mián
jiù
zhěn
mèng
hǎo
zuì
chūn
bēi
xiǎo
zhàng
míng
jīn
fèng
yōu
píng
diǎn
cuì
tái
bǎo
zhēng
héng
sài
yàn
yuàn
luò
jiāng
méi
zhuó
shì
réng
duō
jiǔ
xiàng
zhèng
cái
jiào
qín
shàng
fān
zuò
shēng
āi

译文

碧绿的门户锁着鱼形的锁,兰香萦绕的窗下掩着梳妆台。飘落的花儿仿佛在怅然凝望,归来的燕子独自徘徊。想写咏絮诗却知才难企及,伤春的愁绪难以排解。怨恨随萋萋芳草悄然滋生,忧愁随着晚风袭来。衣衫如轻薄的湘云般飘逸,眉毛像楚地的山峦般舒展。旧枕上残留着浓郁的香气,只盼在好梦里醉饮春酒。小屏风上金凤图案鲜明,幽深处的屏风绘着点点青苔。精美的古筝横放刻着塞雁,哀怨的笛声似梅花飘落江天。若如卓文君般家中仍有美酒,爱人也该像司马相如富有才学。莫要让琴中传递的情意,反倒变成鹤鸣般的哀音。

逐句剖析

"碧户扃鱼锁":碧绿的门户锁着鱼形的锁,

"兰窗掩镜台":兰香萦绕的窗下掩着梳妆台。

"落花疑怅望":飘落的花儿仿佛在怅然凝望,

"归燕自裴回":归来的燕子独自徘徊。

"咏絮知难敌":想写咏絮诗却知才难企及,

"伤春不易裁":伤春的愁绪难以排解。

"恨从芳草起":怨恨随萋萋芳草悄然滋生,

"愁为晚风来":忧愁随着晚风袭来。

"衣惹湘云薄":衣衫如轻薄的湘云般飘逸,

"眉分楚岫开":眉毛像楚地的山峦般舒展。

"香浓眠旧枕":旧枕上残留着浓郁的香气,

"梦好醉春杯":只盼在好梦里醉饮春酒。

"小障明金凤":小屏风上金凤图案鲜明,

"幽屏点翠苔":幽深处的屏风绘着点点青苔。

"宝筝横塞雁":精美的古筝横放刻着塞雁,

"怨笛落江梅":哀怨的笛声似梅花飘落江天。

"卓氏仍多酒":若如卓文君般家中仍有美酒,

"相如正富才":爱人也该像司马相如富有才学。

"莫教琴上意":莫要让琴中传递的情意,

"翻作鹤声哀":反倒变成鹤鸣般的哀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碧户》是晚唐诗人张泌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是作者随李煜归宋后所作。此诗以晚春闺阁为背景,围绕“碧户扃鱼锁,兰窗掩镜台”开篇构建的幽闭场景展开意象铺陈,全篇共二十句,紧扣闺中女子心绪抒情。诗中既借落花、归燕等自然物象暗衬怅惘,又以簪钗、琴台等闺阁细节具象化深闺生活的孤寂,巧妙融合写景与抒情;同时以“恨从芳草起,愁为晚风来”等句直抒胸臆,将咏絮伤春的婉约情绪贯穿始终。结尾以“翻作鹤声哀”的琴声收束,既呼应前文情愫,又让全诗情感脉络完整闭环。作品采用五言排律体式,对仗工整,意象组合精巧,语言清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泌(?~?),唐代诗人。字子澄,淮南(今江苏扬州)人。历考功员外郎、内史舍人。宋开宝五年,以内史舍人知礼部贡举。张泌擅长诗词,诗多为七言近体,诗风婉丽,时有佳句。其词大多写艳情,清新活泼,写情微妙,浅而不俗,也有委婉清丽之作。主要作品有《寄人》《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洞庭阻风》《春日旅泊桂州》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跟随李煜归降宋朝后创作的,以晚春时节的闺房为背景,抒发内心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闺怨诗。此诗以晚春深闺为背景,借碧户、兰窗、落花、归燕等自然与闺阁意象,描绘了女子幽居封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闺中女子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对相聚的期盼。

2. 写作手法

对偶:全诗遵循五言排律的对仗规范,多组诗句形成工整对偶,如“碧户扃鱼锁,兰窗掩镜台”,“碧户”对“兰窗”,“扃鱼锁”对“掩镜台”,对仗工整,简洁勾勒出闺阁封闭的景象,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画面的对称美。意象组合:诗中通过“落花、归燕、芳草、晚风、湘云、楚岫”等意象,组合成一幅晚春闺阁图,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共同构建出深闺幽闭、充满怅惘的情境,让情感表达更含蓄。直抒胸臆:“恨从芳草起,愁为晚风来”,直接写出愁恨从芳草中生出、随晚风而来,直白地表达了闺中女子的忧愁与伤感,情感浓烈而真切。铺陈:全诗从“碧户”“兰窗”等闺阁环境,到“落花”“归燕”等景物,再到“宝筝”“怨笛”等器物,以及“卓氏”“相如”的典故,层层铺展,如“小障明金凤,幽屏点翠苔”“宝筝横塞雁,怨笛落江梅”,全面展现深闺景象与女子心绪,使情感的抒发更充分,画面更丰富。

3. 分段赏析

“碧户扃鱼锁,兰窗掩镜台”,以“碧户”“兰窗”两个雅致的闺房意象起笔,点明场景为女子居所,“碧”“兰”二字既写出环境的清幽,也暗示居所主人的雅致品格。“鱼锁”是装饰精美的门锁,关闭门锁意味着女子深居室内,对外界封闭;“镜台”是女子梳妆的器物,“掩镜台”则暗示她无心梳妆,古代女子“为悦己者容”,镜台闲置,实则暗衬“悦己者”不在身边,女子内心的孤寂与落寞已隐含其中。“落花疑怅望,归燕自裴回”,“落花”是伤春诗的常见意象,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诗人用“疑怅望”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态,仿佛落花也在“怅望”,实则是女子见落花而触景生情。“归燕自裴回”,燕子春归,本是生机的象征,但此处“归燕”却“裴回”,不似往常般自在筑巢。燕子的徘徊,既可能是因环境空寂,也暗合女子的心境,她如归燕般,在等待中无所依凭,只能独自徘徊。“咏絮知难敌,伤春不易裁”,“咏絮”化用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代指才华出众的诗文。女子言“知难敌”,并非自谦才华不及他人,而是暗含“纵使有咏絮之才,也难以用文字描摹此刻的愁绪”,愁绪之深、之杂,连精妙的文字都无法承载。“裁”本指裁剪衣物,此处引申为“梳理、排遣”。“伤春”的情绪如一团乱丝,难以“裁剪”得清、排解得开。“恨从芳草起,愁为晚风来”,“芳草”是古典诗词中怀人的经典意象,如“芳草萋萋鹦鹉洲”、“天涯何处无芳草”,常关联“远方”与“思念”;“晚风”则易引发凄凉、孤寂之感,如“晚风拂柳笛声残”。女子的“恨”因见芳草而兴起,“愁”因晚风袭来而加深。“衣惹湘云薄,眉分楚岫开”,前句写女子衣着轻薄,“湘云”形容衣料如云朵般轻柔,既贴合春日时节,也暗示她无心添置厚重衣物,生活状态疏懒;“眉分楚岫开”化用“眉如远山”的典故,写女子虽仍画眉,但“楚岫”(楚地的山峦,代指秀丽之眉)的舒展下,难掩内心的空落,妆容只是表面,内心的愁绪并未因画眉而消散。“香浓眠旧枕,梦好醉春杯”,写女子的生活片段:旧枕仍留着往日的香气(暗示曾与爱人同眠,如今只剩旧物),她只能借“醉春杯”来求得“梦好”,在梦中与爱人相见,是她唯一的慰藉。这两句以“旧枕”“春杯”“好梦”的细节,将“怀人”的情愫融入日常,看似平淡,实则满含无奈与思念。“小障明金凤,幽屏点翠苔”,“小障”上绣着明亮的“金凤”,“幽屏”上点缀着“翠苔”图案,屏风本是闺中装饰,也是女子凭倚、遮拦之物,但“金凤”的“明”与“翠苔”的“幽”形成对比,明亮的图案反衬出室内的幽静,器物虽精美,却无人共赏,更显空寂。“宝筝横塞雁,怨笛落江梅”,“宝筝”“怨笛”是古代女子抒发情感的乐器,“横”字暗示筝未弹奏,“塞雁”(筝上绘的雁纹,雁常关联“传书”“归人”)则暗合怀人之意;“怨笛”点明笛声的基调是“怨”,“落江梅”化用“梅花落”的笛曲(《梅花落》多表达思乡、怀人之情),即使未直接写“吹笛”,但“怨笛”“江梅”已传递出笛声的凄怨,女子或曾吹笛寄情,却只徒增愁绪,故筝笛皆闲置。“卓氏仍多酒,相如正富才”,女子以“卓氏”自比,暗示自己仍如卓文君般,有等待爱人的心意与条件,以“相如”代指自己思念的人,称赞爱人如司马相如般才华出众。这两句看似是对爱人的夸赞,实则隐有怅然,但更多的是对爱人的惦念。“莫教琴上意,翻作鹤声哀”,“琴上意”既指司马相如以琴挑文君的“情意”,也指女子借琴传递的怀人之意;“鹤声哀”化用《别鹤操》的典故(《别鹤操》是古代表达夫妻分离的哀曲)。女子叮嘱(或期盼),不要让琴中传递的深情,最终变成“鹤声”般的哀怨,她不愿等待沦为悲剧,仍期盼爱人归来,让“琴上意”得偿所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惊秋》

下一篇:唐·刘驾《牧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