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ér
·
·
sòng
zuò
zhǔ
qīng
cài
xiān
shē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2
wèn
rén
shēng
tóu
bái
jīng
guó
suàn
lái
shì
xiāo
yǎn
huà
qīng
shàng
suō
piān
zhōu
zhī
rén
shí
qiě
xiào
zhǔ
chèn
​zhuó
chún
duān
suān
xiàng
xiāo
hún
zhēng
lún
驿
duàn
yàn
西
fēng
yīng
xióng
bèi
shì
dōng
西
nán
běi
lín
fēng
yīn
shèn
chéng
chóu
zhī
yǒu
yuàn
pín
huī
shǒu
líng
xiū
tài
xìn
dào
zhū
gōng
gǔn
gǔn
jiē
zhì
nián
lái
zōng
yǒu
duō
shǎo
xióng
xīn
fān
è
mèng
lèi
diǎn
shuāng
huā
zhī

译文

试问人生、在京城里头发都变白了,算起来有什么事情值得这样操劳呢。还不如在如画般美丽的清溪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一只小船。即使别人不认识我,也可以笑着煮鲈鱼、搭配着碧绿的莼菜。无缘无故地鼻子发酸,在岔路口黯然销魂,送行的车马疾驰,天空中离群的大雁在西风中急急飞过。那些英雄豪杰们,为了事业奔走于东西南北。迎着风为什么流泪呢。想要酬谢知己的心愿只能频频挥手,在这凄风苦雨的日子里。不要叹息,要知道、那些达官贵人的显赫权势都是一场空。回顾这一年的经历,有多少雄心壮志,又经历了多少噩梦,泪水与白发交织在一起。

逐句剖析

"问人生、":试问人生、

# 问人生:“问人生”二句:谓人生在世,算来有何事值得于京城里熬白了头。

"头白京国":在京城里头发都变白了,

# 京国:京城。此指北京。

"算来何事消得":算起来有什么事情值得这样操劳呢。

# 消得:值得。

"不如罨画清溪上":还不如在如画般美丽的清溪上,

# 不如罨画清溪上:“不如”四句:此为慰藉之语。意谓不如归隐江湖,知足保和,闲适自乐。罨画,色彩鲜明之图画,这里形容蔡先生家乡之美丽如画。

"蓑笠扁舟一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一只小船。

"人不识":即使别人不认识我,

"且笑煮、":也可以笑着煮鲈鱼、

"鲈鱼趁著莼丝碧":搭配着碧绿的莼菜。

"无端酸鼻":无缘无故地鼻子发酸,

# 无端酸鼻:“无端”三句:谓事出无端,令人悲痛欲泣,在这临分别的时刻,又偏是西风凄紧,孤雁南飞。

"向岐路消魂":在岔路口黯然销魂,

"征轮驿骑":送行的车马疾驰,

# 征轮驿骑:行人所乘之车轮与骤马,代指蔡先生之将去。

"断雁西风急":天空中离群的大雁在西风中急急飞过。

"英雄辈":那些英雄豪杰们,

"事业东西南北":为了事业奔走于东西南北。

"临风因甚成泣":迎着风为什么流泪呢。

# 临风因甚成泣:迎风而泣下。杜甫《与严二郎奉礼别》:“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酬知有愿频挥手":想要酬谢知己的心愿只能频频挥手,

# 酬知有愿频挥手:“酬知”二句:意谓当此临歧分别之日,正细雨蒙蒙,唯有频频挥手以酬知己了。

"零雨凄其此日":在这凄风苦雨的日子里。

# 凄其:凄凉。,零雨:慢而细的小雨。

"休太息":不要叹息,

# 太息:叹气。

"须信道、":要知道、

"诸公衮衮皆虚掷":那些达官贵人的显赫权势都是一场空。

# 诸公衮衮:即衮衮诸公,旧时称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衮衮:本指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年来踪迹":回顾这一年的经历,

"有多少雄心":有多少雄心壮志,

"几翻恶梦":又经历了多少噩梦,

"泪点霜华织":泪水与白发交织在一起。

# 霜华:即霜花,谓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以真诚恳切的话语安慰恩师,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深深的关切与支持。下片则对那些表面沉醉于荣华富贵、风光无限的权贵们进行了审视,指出他们不过是在虚度光阴。整首词情感表达直接,词人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以及内心对世态的不满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康熙十一年(1672年),顺天府乡试由徐乾学、蔡启僔担任主考官,纳兰性德考中了这一年的举人。不久之后,有人弹劾此次科举副榜未录取汉军,此事导致徐乾学、蔡启僔在康熙十二年被降职,返回故乡。纳兰性德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为此创作了《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组诗以及《即日又赋》来送别徐乾学,还填写了这首词为蔡启僔送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描绘了纳兰性德送座主德清蔡先生时的场景,体现出对老师深切的同情与支持,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以及愤世嫉俗的情怀。

2. 分段赏析

上阕​​:“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不如罨画清溪上,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上片开篇以推心置腹的话语慰藉老师。纳兰性德直言,人生在世,实在没有什么事情值得让恩师在京城熬到头发花白。他认为,归乡隐居,在如画般美丽的清溪上,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驾着一只扁舟垂钓,自得其乐,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词人对老师在官场争斗中蒙冤后辞职归乡这一选择的善解人意,以及深切的同情与支持。“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断雁西风急。”在送别老师时,词人看到老师即将离去,心中莫名伤感。在分别的岔路口,词人不禁悲从中来。此时,老师乘坐的车马即将启程,驿站的马匹也已备好,天空中一只孤雁在西风中向南飞去。这样凄凉的场景,让词人更加伤感,为老师的离去而黯然神伤。​​下阕​​:“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下片词人笔锋一转,提到那些看似在世间纵横驰骋、享受荣华富贵的人。他们看似有着辉煌的事业,四处奔波,但实际上,他们所得到的不过是身外的一时浮华,是在虚度人生。词人在送别老师时,临风而立,不禁悲从中来,流下了眼泪。“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在与老师分别之际,词人心中悲凉不已。他深知与老师此番一别,再难相见,因此心中充满了不舍。尽管如此,他还是频频挥手,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此时,细雨蒙蒙,更增添了离别的伤感。词人安慰老师,不必叹息,要知道那些朝廷中得势的人,虽然得到了许多身外浮名,但实际上都是在虚掷岁月。“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番恶梦,泪点霜华织。”最后,词人忍不住吐露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他回顾自己近年来的经历,发现自己虽然曾经有过许多雄心壮志,但最终都如噩梦一般,只留下了伤心的泪水。他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慨融入到对老师的慰藉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无奈和对世事的愤懑。

3. 作品点评

初入仕途、刚刚中举的纳兰性德,本应处于意气风发、未来可期的阶段。可这位出身贵胄的年轻公子,却挥笔写下这般词章,由此不难看出,他内心对于人生价值的认知,有着异于常人的独特见解。这封以词代信、学生写给老师的文字,堪称文学史上同类型作品里情谊深厚的典范之作。从整首词来看,词人的座师蔡德清先生此次无奈回归故乡,想必是遭受了不公正的对待。身为弟子,纳兰性德除了创作此词来表达对老师的同情与宽慰之外,似乎也无力改变什么,只能徒留无奈之感。不过,在这首词里,词人在安慰座师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愤世嫉俗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摸鱼儿》就是蔡离京归南时容若送行之作。容若对他这位座主的为人和学问都很钦佩,而且怀着知遇之恩。词中在对蔡表示同情和慰藉的同时,流露出对当政的衮衮诸公的不满以及对仕途风波的感慨。不平之气,跃然纸上。

现代学者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屈大均《登罗浮绝顶奉同蒋王二大夫作》

下一篇:清·吴伟业《野望(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