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xiāo
lán
chéng
kàn
lǎo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xiāo
lán
chéng
kàn
lǎo
wèi
duō
qíng
zuò
lián
huā
lèi
huā
chóu
àn
xiāng
piāo
jìn
zhī
chù
chóng
dào
jiù
shí
míng
yuè
xiù
kǒu
xiāng
hán
xīn
qiū
lián
xiū
shuō
shēng
shēng
huā
zhù
huā
rén
huā
zhǔ

译文

岁月无情,秋风萧索,我渐渐老去了。为了不让人家说我多情自恋,我不再写凄切苦楚的句子来感叹人生。只能含着眼泪倚着花儿,满怀的愁绪不知该向谁诉说,只有任其随着阵阵的暗香幽幽然飘去,该往何处停。又来到旧时的小路,明月泻下一地的清辉。袖口的残香已经散去,回首往事,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要苦百倍。别再说什么生生世世住在花里面,要知道,爱惜花的人走了,花就再也无人照管。

逐句剖析

"萧瑟兰成看老去":岁月无情,秋风萧索,我渐渐老去了。

# 看:料想。,兰成:北周庾信之小字。此处词人借指自己。北周庾信《哀江南赋》:“王子滨洛之岁,兰成射策之年。”,唐陆龟蒙《小名录》:“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有天竺僧呼信为兰成,因以为小字。”,萧瑟:寂寞凄凉。

"为怕多情":为了不让人家说我多情自恋,

"不作怜花句":我不再写凄切苦楚的句子来感叹人生。

"阁泪倚花愁不语":只能含着眼泪倚着花儿,满怀的愁绪不知该向谁诉说,

# 阁泪:含着眼泪。

"暗香飘尽知何处":只有任其随着阵阵的暗香幽幽然飘去,该往何处停。

"重到旧时明月路":又来到旧时的小路,明月泻下一地的清辉。

"袖口香寒":袖口的残香已经散去,

"心比秋莲苦":回首往事,此时的心比秋天的莲子还要苦百倍。

# 秋莲:荷花,因于秋季结莲,故称。

"休说生生花里住":别再说什么生生世世住在花里面,

# 生生:世世,一代又一代。

"惜花人去花无主":要知道,爱惜花的人走了,花就再也无人照管。

# 无主:无人照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词人渐老落寞,因怕伤情而封存怜花之句,倚花含泪,怅惘难言,任花香飘散如心中迷惘。下片叙写词人故地重游,踏着旧月色走曾甜蜜的小径,袖间残香已冷,心比秋莲苦,轻叹惜花人已去,繁花无人赏怜。全词意境幽远而绝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凄清之气,如同一曲低回婉转的悲歌,将词人对昔日爱人的深切思念,化作丝丝缕缕的哀愁,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诞生于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夏秋之际,抑或更晚些时候。纳兰性德出生于钟鸣鼎食之家,显赫的家世却成了他爱情路上的绊脚石,使他无法与心爱之人自由结合,这成了他一生都难以释怀的遗憾。纳兰性德对亡妻的思念如影随形,时刻萦绕在心头,因此他的悼亡之作源源不断,而这首词正是其中深情绵邈的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旧词。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老去的境况,下片叙述故地重游重到感受。词人以庾信自喻,借庾信的悲情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往昔与爱人携手同游花间的温馨场景如梦幻般浮现眼前。然而,如今物是人非,词人只能借回忆来寄托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整首词哀怨苦闷之情充溢其间,令人动容。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萧瑟兰成看老去”以庾信自比,借庾信的萧瑟形象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孤独寂寞的情怀。“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则通过描绘词人含泪倚花、默默无言的场景,以及暗香飘散的意象,进一步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哀愁与怅惘。对比:词中通过今昔对比,如“重到旧时明月路”与“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内心的凄凉与痛苦。旧时明月依旧,却已物是人非,这种对比更加剧了词人的怀旧之情和哀愁之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聚焦于当下情境,以景为幕缓缓铺陈。开篇“萧瑟兰成看老去,为怕多情,不作怜花句”三句,以叙事起笔。词人将自己比作北周文学家庾信,用“萧瑟”与“老去”勾勒自身形象。实际上,词人离世时不过三十岁,正值青春盛年,又怎会真正“老去”呢?不过是心境凄楚,才显得容颜沧桑。“看老去”三字意味深长,单单一个“看”字,便将词人内心的破碎之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更为全词定下了“凄淡无聊”的基调。正因为看上去已显老态,词人便不敢再肆意多情,去写那些怜香惜玉的绮丽词句了。“怕多情”并非真的无情,而是情到深处却有所顾忌;“不作怜花句”也并非不愿创作,而是不敢轻易落笔。这种矛盾的心态,实则是外界压力所致,词人的内心痛苦可想而知。上片这五句,一句一转折,却又如珠玉般流畅连贯,真可谓“势纵语咽”,恰如其分地描绘出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下片着重抒发词人旧地重游时的万千感喟。“重到旧时明月路”,开篇一句,笔锋自然地从当下之景转至往昔回忆,过渡巧妙无痕。“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这短短两句,将词人内心深处的感受毫无保留地倾吐出来。明月依旧高悬天际,洒下银白的光辉;道路也依旧蜿蜒伸展,未曾有丝毫改变。然而,曾经携手同游的恋人,却已如飘逝的云朵,不知去向。往昔同游时,恋人衣袖间散发的淡淡香气,如今似乎还萦绕在词人身旁,可斯人已去,只留下这若有若无的“袖口香寒”,与往昔的甜蜜形成鲜明对照。人去香存,更添几分孤寂与凄凉。词人将内心的苦涩比作秋莲之苦,形象而真切,让人感同身受。结尾“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二句,将词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无助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往昔那些在花间共度的美好时光,已如梦幻泡影,再也无法追回。如今,惜花之人已然离去,那娇艳的花朵,也只能在无人欣赏中独自凋零。词人只能发出一声声沉重的叹息,在命运的漩涡中,一筹莫展。

4. 作品点评

词人在词中重游旧地,以庾信自比,忆起往昔与爱人携手花间漫步的甜蜜,借此倾诉对情人的深切思念。“阁泪倚花愁不语,暗香飘尽知何处”,他含泪倚花,默默无言,那缕暗香飘散无踪,恰似心中怅惘难寻归处。“袖口香寒,心比秋莲苦”,昔日爱人袖间余香似还萦绕,可如今只剩词人满心苦涩,如秋莲般凄凉。“休说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无主”,往昔花间誓言犹在,惜花人却已远去,娇花无人怜惜,徒留哀愁。这些词句,语调幽咽,满溢凄清,让人深感哀怨苦闷。全词用词精妙,营造出幽美意境,动人心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势纵语咽,凄淡无聊,延巳、六一而后,仅见湘真。

近代词人谭献《箧中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乾隆《二月十四日喜而有作》

下一篇: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