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èng
jīng

朝代:清作者:纳兰性德浏览量:3
jiāo
lóng
zhái
dāng
guān
bào
chéng
shān
lián
cháng
bái
xiù
jiāng
hùn
tóng
qīng
miào
shè
líng
fēng
háo
qiáng
yòu
gēng
míng
míng
kāi
chuàng
xiū
zuò
péi
jīng

译文

拔地而起的像蛟龙般的宅邸,雄踞关隘如虎豹守护的城池。群山连绵尽显长白山的秀丽,江水奔流汇入混同江的清澈。宗庙社稷有神灵之风肃穆庄严,豪强世族势力更迭变换。这里曾明明白白地开创伟业,休要打算将它当作陪都。

逐句剖析

"拔地蛟龙宅":拔地而起的像蛟龙般的宅邸,

# 蛟龙宅:蛟龙象征天子,说明是帝王居处。,拔地:挺然而起之势。

"当关虎豹城":雄踞关隘如虎豹守护的城池。

"山连长白秀":群山连绵尽显长白山的秀丽,

# 长白:是辽、吉、黑三省东部及中、朝边境东北部山地的总称,东北西南走向。

"江入混同清":江水奔流汇入混同江的清澈。

# 混同:按纳兰《松花江》自注,混同江是松花江的别名,则这里所指当即松花江。

"庙社灵风肃":宗庙社稷有神灵之风肃穆庄严,

# 灵风:神灵之风韵,指努尔哈赤之英灵。,庙社:本后土神社之意,这里取社稷之意。

"豪强右族更":豪强世族势力更迭变换。

"明明开创业":这里曾明明白白地开创伟业,

"休拟作陪京":休要打算将它当作陪都。

# 陪京:即陪都,国都之外的旧都或另设仅次于国都之都会。如北京作为京师国都,则沈阳盛京便视为陪都。,休拟:不要比拟或仿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盛京》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收录于《通志堂集》卷四。诗中描绘了盛京城拔地而起、气势如龙的雄伟建筑,以及其山川相连、江河清澈的自然美景,展现了盛京作为都城的庄严与壮丽;同时,通过提及庙社的肃穆和豪强世族的更迭,反映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变迁;最后,诗人强调盛京作为开国创业之地的独特地位,不应仅被视为陪都。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清词三大家”之一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先祖原为蒙古土默特氏。大学士明珠长子,康熙进士,官至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曾从徐乾学受经学,并广泛搜集整理诸家经解文献,主持编纂《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一生以词名世,尤长于小令,多感伤情调,风格近于李后主。其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擅悼亡词、边塞词和友情词。亦工诗,颇得盛唐风神。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盛京》一诗创作于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农历三月,乃清代杰出诗人纳兰性德随侍清圣祖康熙皇帝巡游奉天、吉林等地,并在完成前往兴京永陵祭祖的行程后,于返程途中驻足盛京时挥毫而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咏史诗。诗歌描绘了盛京的雄伟地势,如蛟龙盘踞、虎豹守关,以及长白山的秀丽和混同江的清澈。通过赞颂庙社的肃穆、豪族的强盛,强调其非寻常陪京可比的特殊地位。

2. 分段赏析

“拔地蛟龙宅,当关虎豹城。”诗的开篇便尽显非凡气势,高度凝练地展现出诗人卓越的概括能力。“拔地”二字,如神来之笔,突兀而起,瞬间将盛京皇宫那雄伟壮观、拔地而起的磅礴气魄呈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看到一座巍峨的宫殿从大地之上傲然挺立,尽显皇家威严。盛京作为清代第一个都城,是龙廷所在,以“蛟龙宅”喻之,恰如其分,既凸显其尊贵地位,又赋予其神秘而威严的色彩。次句“当关虎豹城”,点明沈阳城地理位置的险要。“当关”一词,表明这里是战略要冲,如同扼守关隘一般重要。将城比作盘踞的虎豹,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城的险峻与坚固,更从侧面彰显出努尔哈赤选择此地作为都城所具有的卓越战略眼光,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山连长白秀,江入混同清。”此联着重描绘盛京的自然环境之美。“长白”,即长白山,环绕盛京的天柱山、辉山等皆为其余脉。“山连长白秀”,展现出盛京周边山脉连绵,与长白山一脉相承,山峦秀丽,钟灵毓秀,给人以壮美而又清幽之感。“混同”,指混同江,即今松花江。这里说“江入混同清”,实际上是指盛京城外蒲河等支流汇入浑河,浑河又与辽河汇合流入渤海,当时河水清澈秀丽。一个“清”字,不仅描绘出江水的清澈纯净,更营造出一种宁静、澄澈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盛京自然环境的优美宜人,与首联的雄浑壮阔相互映衬,使盛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庙社灵风肃,豪强右族更。”“庙社灵风肃”中,“庙社”作为国家政权与精神信仰的象征,自带庄严属性,“灵风”一词为其蒙上神秘而神圣的面纱,“肃”字更是将庙社周围那种令人心生敬畏、庄严肃穆的氛围渲染到极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根基与神圣信仰的尊崇敬仰。“豪强右族更”则笔锋一转,聚焦社会阶层,“豪强右族”代表着当时权势滔天的世家大族,而“更”字揭示出他们并非永恒尊崇,其势力会随时代浪潮起落兴衰。此句既体现出诗人对历史发展、世事无常的深刻洞察,又蕴含着对社会公平、稳定的隐忧与思索,在神圣永恒与变迁无常的对比中,尽显历史沧桑之感。“明明开创业,休拟作陪京。”结尾处,纳兰性德以反诘的语气,直抒胸臆。“明明开创业”,明确指出盛京是大清王朝创业奠基的圣地,它见证了清朝从兴起走向壮大的重要历程,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休拟作陪京”则以强烈的语气反驳了将盛京仅仅视为陪京的观点,表达出诗人对盛京的高度赞美和敬仰之情。整首诗虽仅有四十字,却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盛京的形胜特点与历史地位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出时年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诗艺的成熟,令人赞叹不已。

3. 作品点评

这首诗虽仅寥寥四十字,却宛如一幅细腻且气势恢宏的画卷,以极具感染力的笔触,将盛京独特的形胜特点与深厚的历史地位栩栩如生地铺陈开来。彼时年仅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已在这精炼诗作中展现出超凡的诗艺水准,尽显其诗歌创作的成熟风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清·车万育《声律启蒙·一东》

下一篇:清·曾国藩《次韵何廉昉太守感怀述事十六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