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1
chóu
xīn
luàn
tiáo
tiáo
cháng
chūn
fān
jiāng
shàng
xiǎo
jìng
bìn
biān
shuāng
niǎo
yún
shān
jìng
luò
huā
shuǐ
xiāng
jiā
rén
niàn
àn
xiāng
wàng

译文

愁绪繁多心乱如麻,漫漫长夜独自难捱。江上春雨打湿春帆,清晨对镜鬓发如霜。啼鸟声声云山寂静,落花漂流溪水飘香。家人应当也在念我,与你黯然忘却烦忧。

逐句剖析

"历历愁心乱":愁绪繁多心乱如麻,

# 历历:雨声。

"迢迢独夜长":漫漫长夜独自难捱。

"春帆江上雨":江上春雨打湿春帆,

"晓镜鬓边霜":清晨对镜鬓发如霜。

"啼鸟云山静":啼鸟声声云山寂静,

"落花溪水香":落花漂流溪水飘香。

"家人亦念我":家人应当也在念我,

"与汝黯相忘":与你黯然忘却烦忧。

# 忘:谓彼此心中想念,无须用语言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雨”展开,上半部分通过“春帆江上雨”等景,营造出羁旅途中孤寂愁苦氛围,展现诗人内心烦乱与对长夜的无奈;下半部分以“啼鸟”“落花”等景,借景抒情,表达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互慰藉的心境。全诗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手法,将诗人的愁绪与旅途的孤寂展现得细腻动人,体现了唐代律诗在写景抒情上的高超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从“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来推断,作者于大历年间迎娶原配韦氏,长女在大历十三年正月出生。韦氏在作者于湖南任职期间离世。此诗创作于春季,极有可能是大历十三年的春天,当时作者虚岁四十七,或许鬓间已现白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通过描绘旅途中雨景及相关见闻感受,营造出孤寂愁苦氛围,表达了诗人羁旅途中的愁绪、对家人的思念以及与友人相互慰藉的情感。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静衬动,在诗句中,“独夜长”描绘“迢迢独夜长”“啼鸟云山静”,以夜行舟时四周静谧的环境,“独夜长”“云山静”,反衬作者孤身远行时心乱如麻、思绪万端的离愁,用环境的静突出内心的乱。用典:“与汝黯相忘”一句,巧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典故。此典故原意是说最使人痛苦伤心的事,莫过于别离。在本诗中,作者通过化用这一典故,以典故中别离所带来的黯然神伤之情,来表达自己与家人分离时的那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展现出孤身远行、思念家人却不得相聚的孤寂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历历愁心乱,迢迢独夜长”,以直白的语言奠定愁苦基调。“历历”生动展现愁绪繁多杂乱,“迢迢”极言独夜漫长难捱,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烦乱与孤独,为后文写景抒情做铺垫。颔联“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描绘了江上春雨打湿春帆,清晨对镜看到鬓边如霜白发的景象。从形象上,勾勒出一个在旅途中历经风雨、容颜渐老的人物形象;从内容主题上,借景与自身容颜变化,含蓄地表达出羁旅漂泊的愁苦和岁月流逝的无奈。颔联“春帆江上雨,晓镜鬓边霜”,描绘了江上春雨打湿春帆,清晨对镜看到鬓边如霜白发的景象。从形象上,勾勒出一个在旅途中历经风雨、容颜渐老的人物形象;从内容主题上,借景与自身容颜变化,含蓄地表达出羁旅漂泊的愁苦和岁月流逝的无奈。颈联“啼鸟云山静,落花溪水香”,从听觉写啼鸟,从环境写云山之静,从视觉和嗅觉写落花溪水。通过多种感官描写和景物组合,营造出静谧清幽的氛围。以乐景衬哀情,如此美好的春日之景,却反衬出作者孤身在外、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哀愁。尾联“家人亦念我,与汝黯相忘”,从内容主题上,直接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作者由己及人,推想家人也在思念自己,同时与友人相对黯然,想要忘却离愁别绪,情感真挚,将思念与无奈之情表达得委婉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古风(其十二)》

下一篇:唐·张籍《山禽》

猜你喜欢